媒体聚焦
-
惊心!这个病得到治疗者不足一成 致死率增幅却居慢病之首
2020-03-17本报记者 何黎 张冰清 吴朝香 杨子宸 通讯员 魏纯淳 胡枭峰 王雪飞 宋黎胜 “我接诊过最小的肾脏病人只有14岁,还有一位病人,之前一直好好的,打篮球时突然晕倒,检查发现已经是尿毒症期了。所以,肾脏病一直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李一文主任说。 今天是世界肾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可享,…
-
浙大儿院法纪防疫 三个“度”守护生命
2020-03-11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蔡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浙大儿院纪检监察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工作推进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切实履行一手抓自身防疫监督,一手抓一线抗疫服务,把初心与使命写在行动上,用行动诠释着忠诚干净担当。联防联控有“速度”1月23日,除…
-
把政策与方法带下去,打响依法防疫“战”
2020-03-06作者: 蔡琳 通讯员 浙大儿院纪检监察室 陈婉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浙大儿院纪检监察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工作推进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切实履行一手抓自身防疫监督,一手抓一线抗疫服务,把初心与使命写在行动上,用行动诠释着忠诚干净担当。 联防联控…
-
患上这种罕见病,好多孩子活不过10岁,智力倒退,最后只能在轮椅上生活
2020-02-28浙医在线 首席记者俞茜茜 通讯员 王雪飞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今年2月29日是第十三届国际罕见病日,比较特殊,正好赶上了四年一遇的2月29日。据了解,目前全世界有7000多种罕见病,绝大多数罕见病由于诊断难、治疗难、缺医少药,患者及家庭面临重重困难。目前,浙大儿院诊断的罕见病种类可达千余种,…
-
十年不见,曾经活泼可爱的少年智力严重倒退……专家呼吁关注这种罕见病!
2020-02-28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王雪飞十年前,快10岁的小柯(化名)第一次见到邹朝春医生,那时的他还能对答如流,外表也没有太大的异常; 十年后,小柯又见到了邹朝春医生,这次他双腿呈X型,走路歪歪扭扭,稍微复杂的问题就听不懂。 来自杭州周边的小柯是一名黏多糖贮积症患者,这是一种发病率2.5万分之一的罕见病…
-
浙江出生17天的“元宵宝宝”确认未感染健康出院
2020-02-28来源:新华社 记者:朱涵、李涛24日上午11时,浙江孕35周新冠肺炎患者诞下的“元宵宝宝”结束观察期,确认未感染,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浙大儿院”)出院。该名男婴出生于元宵节,名为“小汤圆”,他的父母都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此前已经痊愈出院。由于小汤圆的父母目前还处于隔离观察期,未能亲到现场迎…
-
终于放心了!父母皆确诊患者的“小汤圆”确认未感染
2020-02-28来源:新华视点24日上午11时,浙江孕35周新冠肺炎患者诞下的“元宵宝宝”结束观察期,确认未感染,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出院。该名男婴出生于元宵节,名为“小汤圆”,他的父母都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此前已经痊愈出院。 据了解,由于小汤圆的父母目前还处于隔离观察期,未能亲到现场迎接,为弥补遗憾,浙大儿院的…
-
浙江出生17天元宵宝宝健康出院 取名“陈佑一”
2020-02-28医护人员祝福“小汤圆”一家平安、团圆。浙大儿院 供图(抗击新冠肺炎)“小汤圆”健康出院 取名“陈佑一”寓意天佑中华 中新网杭州2月24日电(记者 郭其钰)记者24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浙大儿院”)了解到,出生17天的元宵宝宝“小汤圆”当日健康出院。“小汤圆”父母已为孩子取名“陈佑一”,寓意天佑中华,…
-
浙江年龄最小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2020-02-282月2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舒强(左三)将记录菁菁治疗过程的纪念册赠送给孩子父亲。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新华社杭州2月20日电(记者段菁菁、朱涵)20日,浙江省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四个月大的宝宝菁菁(化名)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滨江院区治愈出院。 一早,菁菁的爸…
-
“这是我们的战‘疫’”系列特稿之二 新冠肺炎孕产妇的生命接力
2020-02-28来源:人民网面前的手机视频中,一个婴儿躺在保温箱中,脸蛋红润,小手蜷缩,用力吮吸着奶瓶。武汉人陈霞从来没有想过,第一次注视自己的孩子,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在分娩两天后,这一场隔着屏幕的“团圆”让年轻的母亲泪流满面。同样是这一天的早上,浙江杭州仅仅怀孕35周的新冠肺炎确诊孕妇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