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禽流感

发布时间:2012-04-16 10:16:17 浏览量:1288

人禽流行性感冒,又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在1981年,美国就有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人类引起结膜炎的报道。1997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导致6人死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又先后获得了H9N2、H7N2、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证据,荷兰、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家相继出现了人禽流感病例。尽管目前人禽流感只是呈地区性小规模流行,但是,考虑到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以及人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的高病死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这种疾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一、病原学: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禽流感病毒对有机溶剂及热均敏感。常用消毒剂、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如用紫外线直接照射,都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但不排除其它禽类或猪成为传染源的可能。

三、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以及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四、易感人群: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但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五、临床特征

(一)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或生活居住在禽流感暴发的疫点,或与被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者,或从事禽流感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目前不排除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有患病的可能。

(二)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

2、  临床症状: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

(三)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六、治疗:疑似和确诊人禽流感患者都须进行隔离治疗。一般是对症治疗和抗流感病毒治疗。

七、预防:个人预防禽流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饮食卫生。食用禽蛋、禽肉要彻底煮熟,禽蛋表面的粪便应当洗净,加工保存这类食物要生熟分开。第二,避免接触禽畜、候鸟等易于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健康的成年人和青少年可以接种减毒活疫苗,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和慢性病患者可以接种流感灭活疫苗。接种流感疫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感染普通流感病毒的几率,并减少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发生基因整合的机会。此外,养禽场工作人员更应注意个人卫生,工作时戴口罩、穿工作服、戴手套,接触禽类粪便等污染物后要洗手,并保持工作环境中空气流通。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患者应当戴上口罩,立即到医院就医。就诊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接触过病禽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儿童医院防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