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中宝宝产检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出生2小时转送浙大儿院手术成功

发布时间:2017-11-06 09:56:32 浏览量:1959

浙江省建立先天性心脏病网络平台,成功救助十余例危重症新生儿

本报记者 张冰清 本报通讯员 林平 王雪飞

图片5.png

浙大儿院院长舒强教授牵头,建立了首个浙江省先天性心脏病网络平台。图为浙大儿院心脏中心团队。

善良娇弱的女主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从小被医生判了死刑,最后躺在男主怀中慢慢死去……这种狗血的偶像剧桥段,观众看了可能被感动得眼泪鼻涕一大把,而小儿心脏外科医生就忍不住猜想,女主得的是什么心脏病,小时候有没有及时治疗?

很多人看到“先天性心脏病”就吓得半死,孕妇如果产检时查出胎儿有这个毛病,更是紧张得寝食难安。但其实,它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秘书徐玮泽主治医生介绍,目前随着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8.5%以上,哪怕是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及时治疗,治愈率也可达到90%以上。

近一年,浙大儿院心脏外科团队通过浙江省先天性心脏病网络平台,成功救助了十余例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借助这个平台,这些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得到了有效的诊断,一出生就直接转院到浙大儿院,并及时接受了手术治疗,目前都恢复良好。

第五胎查出先天性心脏病

只要有希望就一定要生下来

永康的林女士今年三十岁,年纪虽然不大,却已经是第五次怀孕。前面四个胎儿,都因为习惯性流产最终没有来到这个世界。所以这次怀孕,她尤其珍惜,孕期一直小心翼翼,生怕又出现什么差错。

但令她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怀孕25周,她做完产检后,超声科医生告诉她,宝宝可能存在“完全性大血管转位”,这是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

听到这个坏消息,林女士情绪一下子就崩溃了,好不容易重新怀上的宝宝,难道注定又要分离?

后来,她慕名找到浙大儿院心脏外科主任李建华主任医师,咨询这类疾病的治疗情况。李建华主任告诉她,完全性大血管转位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对调了位置,这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林女士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治,治愈率是多少。林建华主任的回答是肯定的,可以治,而且治愈率可以达到95%。听完医生的解释,她稍微舒了一口气,非常坚定地表示,只要有治疗的希望,她就要把孩子生下来。

李建华主任建议,最好孩子一出生就马上转院到浙大儿院,随后及时手术,这样治疗效果最佳。好消息是,现在只要在一个浙江省先心病网络平台的APP(医心医意)预约,就能在宝宝出生后第一时间完成转诊,接受治疗。

2012年,现浙大儿院院长舒强教授牵头,依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组和浙大儿院成熟的行政管理网络,构建了先心病监测网络,并成功建立了首个浙江省先天性心脏病网络平台。该平台是面向我省先天性心脏病防冶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联合攻关、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扶贫助医的平台。

目前,浙江省先天性心脏病网络平台业务已覆盖我省11个地区的49家医疗机构。先心平台联合慈善基金,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卫生健康服务差距。目前联合平台基金有浙江省云惠公益基金会、爱佑华夏基金会、蒲公英爱心妈妈基金等。

准备分娩时救护车已待命

出生后2小时完成跨城转诊

林女士在当地医生评估和帮助下,提前通过浙江省先心网络平台预约好了转诊服务,等待孩子出生。分娩当天,当地医院开始做准备时,浙大儿院的救护车也做好了转接准备。

林女士顺利生下一个3.2kg的女宝宝。宝宝一出生就全身发紫,血氧饱和度仅80%,正常值应该在95%以上,这些都是完全性大血管转位的典型表现。

宝宝出生后,立即被送上救护车,在爸爸和奶奶的陪伴下来到杭州。由于当地医院和浙大儿院双方都提前部署,从出生到入院,中间仅花了2个小时时间。入院一周后,李建华主任团队给宝宝做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

现在,宝宝已经回到永康和妈妈团聚。这个历经千辛万苦保下来的宝宝,全家都格外珍惜和疼爱。

徐玮泽医生说,林女士的宝宝还算幸运。以往,他们经常碰到孩子出生后才发现情况不好,最后因为耽误时间过长,没能存活的病例。每每这种时候,当医生的心里都特别不好受。

他介绍,孕妇在怀孕的最初3~4个月内受病毒感染、放射性辐射和某些药物的影响,或是缺乏营养以及某些遗传因素,均可能影响胎儿的心脏发育,从而引起心脏结构的先天性异常或缺损。

所以,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有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在孕前准备和怀孕前期,要预防感冒、加强营养、谨慎用药,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二级预防,在胎儿期做好产前筛查与诊断;三级预防,孩子出生后心脏内外科干预治疗。

让每一个新生的孩子

有做心超的机会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我国活产儿的先心病发病率为0.7%~0.8%,占所有出生缺陷检测发现病例的26.7%,每年新增先心病新生儿超过13万,严重影响儿童生命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为社会带来压力。随着我国“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高,防控形势极其严峻。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目前先心病治愈率可达98.5%以上。但是,我国仅有两成先心病患儿能够得到治疗。那些未经治疗的孩子,大约有一半会在3岁之内死亡。

面临这样严峻的现实,浙大儿院院长舒强教授牵头,建立了首个浙江省先天性心脏病网络平台。

该平台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会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和全省各大医疗机构共同建立,旨在提高先心病筛查技术的覆盖率以及复杂先心病的产前检出率,从而提高诊治率,降低病死率,推动先心病防控工作。

舒强院长介绍,先心病的筛查分为产前和产后。产前的筛查,是对16~20周左右胎龄的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生后筛查,是以经皮血氧饱和度、听诊、超声心动图进行筛查,对娩出的婴儿即刻进行必要、恰当的干预。

2016年,浙江省先天性心脏病网络平台在试点区域内共筛查9965个患儿,其中阳性人数为127人,阳性率为1.27%。

除了开展筛查工作,他们还通过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提高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提高筛查的准确率。

舒强教授认为,先心病发现不及时、基层卫生服务水平不均衡,已经成为先心病防控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他呼吁,社会和政府要重视新生儿的先心病筛查工作,“给每一个新生的孩子有做心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