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还不会叫“爸妈”,8个月大婴儿吐奶导致严重营养不良

发布时间:2017-09-07 13:06:02 浏览量:1327

趴下来和宝宝一起玩吧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王雪飞

图片1.jpg

康复师趴地上与孩子玩在一起。

就在上周,一场“一元卖画”公益活动刷爆朋友圈,短短一天时间,筹得善款1500万元。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画作的作者是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先天疾病的孩子。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如今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和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患儿中有的天赋异禀,而更多的则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才能步入正常的说话、交流、学习状态。

最近,美国罗马琳达大学言语病理学团队的专家和学生们来杭,他们跟浙大儿院的医护人员一道,给全省的儿童康复医护及特殊学校的老师做培训,也在诊室和病房里给患儿联合会诊。钱江晚报记者走进这个国际合作团队,一探儿童康复的误区和新知。

把孩子扔给月嫂保姆

3岁男孩不会叫爸妈

阳阳(化名),3岁,患有自闭症,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最喜欢捧着手机玩。

家长误区:让月嫂、保姆管孩子。

阳阳的妈妈说,孩子一生下来就交给了月嫂,之后又请了专职阿姨照顾。起初,她以为阳阳只是说话比较迟而已,等长大一点就能赶上。可她等啊等,阳阳每天给到她的依然是木讷的表情,甚至连眼神的对视他都会很快逃开,只是偶尔嘴巴里会发出一些让人听不懂的声音,完全不会跟他人交流。

专家建议:给孩子多一些优质相处时间。

浙大儿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邵洁:家长一定要自己多带孩子,增加优质的亲子共处时间,哪怕是一次换尿布,其间跟孩子之间皮肤、眼神、语言的接触,都有助于孩子健康的发育和成长。当然,定期给孩子做健康体检也非常重要,由专业的医生来评估孩子发育的水平,以及早发现不足并进行科学的干预。

中美专家这样做:模仿他、跟随他,走进他的世界。

上周五,邵洁主任邀请阳阳和妈妈到浙大儿院湖滨院区参加一场医护与特殊孩子及家长的小型见面会。

“坐或趴在地上,刚好跟孩子的高度差不多,这是让孩子觉得你们是平等的。接下来就是模仿孩子,让他们觉得你是个不错的玩伴,通过类似的互动来引发孩子的兴趣,再将你想教他们的东西融入进去,促使孩子来向你学习。”邵洁主任说。

据邵洁主任介绍,孩子说话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都是后天在与外界的交互中逐渐积累获得。她觉得,现在有很多的家庭跟阳阳妈妈一样请月嫂和保姆带孩子,还有不少年轻家长拿手机当哄娃神器,很少跟孩子交流,这些都是导致孩子发生语言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

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促进吞咽功能发育

旦旦(化名),8个月大婴儿,从出生开始,老是吐奶,重度营养不良,一度放了鼻饲管,后又胃造瘘。

经中美康复专家联合会诊,发现旦旦是会厌部的吞咽肌无力,需要特殊按摩、刺激来训练这些肌肉,慢慢恢复吞咽功能。

家长误区:喂养太精细。

除了先天问题,有些家长喂养宝宝太过精细,所有食物都是榨汁、打泥,以致宝宝12个月后错过口腔发育关键期,需要通过训练来矫正。

专家建议:6个月开始给孩子添加辅食。

浙大儿院消化内科主任陈洁:6个月开始给孩子添加辅食,不光是为了补充营养,还有个重要的目的是让孩子开始接触各种材质的食物,训练咀嚼、吞咽的功能。

中美专家这样做:消化科与康复科专家联手诊治。

除了特殊孩子们的语言障碍康复训练之外,浙大儿院的康复团队还重点研究了吞咽障碍的康复。

吞咽障碍的康复,是个相当复杂的系统问题,究竟是吸吮的问题,还是咀嚼的问题,如何进行针对性训练,每个人都需要个性化的方案。

个性化专业康复训练

帮助孩子回归正常生活

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在浙大儿院康复科,每天都要为200个这样的孩子做康复训练,几乎是365天全年无休。

家长误区:随便找个康复机构。

市面上所谓的康复机构,一没有医学背景,二从业人员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其中隐藏了不少的安全隐患。就在不久前,有位家长带孩子去外面的康复机构做训练,结果在做运动训练时用力过猛,孩子骨折了。

专家建议:不要去没有医学背景的康复机构。

浙大儿院康复科主任李海峰:儿童康复可不是件简单的小事,首先就得要有医学背景作为保障,然后要有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所谓的硬件就是专门的场地与设备,准备起来相对简单,至于软件就不那么容易达标了。专业的康复团队应该由医生、特教老师、治疗师、护士等组成,大家各司其职且又互相协作,从对一个孩子发育状况的评估开始,再到制订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再到实际训练中的不断调整,岂是一个所谓的治疗师就能做好的。

浙大儿院康复团队的成员都是取得专业资质的人员,然后每年还要接受相关的继续教育,比如轮流去美国学习及请美国专家来交流,平时还有一些线上的课程,总之都是为了掌握最前沿的康复理念和技能,来帮助这些特殊孩子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多学科联合

科学做好儿童康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是国内首批儿童康复中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是中华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副组长及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常务理事单位。

“在特殊儿童康复方面,国内起步相对较晚,浙大儿院在国内则算是起步较早的,多年来,我们有自己的临床探索,也有与美国专家团队的交流合作,从追赶到并跑,尤其是在吞咽与言语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浙大儿院党委书记章伟芳说。

孩子的生长发育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对于那些落后于同龄孩子的家长,很多会以“等孩子长大点就会好的”来安慰自己,然后就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

因此,为了建设国际一流儿童医院,为患儿提高优质的儿科医疗服务,浙大儿院围绕浙江大学国际交流和合作指导方针,立足自身发展需求,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国际合作为载体,积极拓展合作渠道,构建了有规模、有组织、有层次的海外交流合作体系。

自2006年开始,该院和美国罗马琳达大学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多年来不断拓展与罗马琳达大学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培育新的合作项目。

目前除了选送该院临床骨干赴罗马琳达大学儿童医院短期进修外,还吸引了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主治医生来该院NICU完成海外轮转,在长期、规范的双向交流基础上,还拓展了海外护理硕士项目、言语培训项目、儿科重症支持课程培训、卓越儿科医学生海外培训、儿童医疗辅导项目、NIC等国际合作项目。

今年是罗马琳达大学言语病理学培训团队来该院访问交流的第六个年头。罗马琳达大学言语病理学团队与该院的国际交流从最早与康复科单独合作,逐渐扩展到儿童保健科、消化内科、监护室、发育行为科等科室,通过深入交流,切切实实为浙大儿院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撑,为广大儿童及家长带来了福音。目前浙大儿院的康复团队发展趋于多学科联合,提高临床各个专科医生的意识,帮助家长及早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发育落后的问题,如果是器质性问题,就请临床医生治疗解决,而要是功能性问题,就转至康复科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