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这个病得到治疗者不足一成 致死率增幅却居慢病之首

发布时间:2020-03-17 11:50:20 浏览量:1201


本报记者 何黎 张冰清 吴朝香 杨子宸 通讯员 魏纯淳 胡枭峰 王雪飞 宋黎胜

ew.jpg



  “我接诊过最小的肾脏病人只有14岁,还有一位病人,之前一直好好的,打篮球时突然晕倒,检查发现已经是尿毒症期了。所以,肾脏病一直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李一文主任说。

  今天是世界肾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可享,处处可及,从预防到诊治”。李一文主任强调,“肾脏病一旦发展到尿毒症期就是不可逆,还会让患者背负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一定要早诊治,早预防。”

  还在打篮球

  病已到晚期

  李一文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3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

  “他是部队转业的,身体平时很好,没有基础疾病,有一天上午打篮球时,突然晕倒,送医。检查结果出来,他的肌酐值有2000多,正常人的标准是70到133。”

  李一文记得,这位病人最后做的是肾移植。“他被发现时,已经是尿毒症期。”

  李一文说,肾脏疾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平时没什么症状,所以导致很多患者被送到医院时,就像这位男患者一样,已经比较严重了。“发展到尿毒症期,需要血透,甚至肾脏移植。”

  “少数患者在生活中会出现眼睑、腿脚浮肿、血尿、解尿时发现尿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失等情况,还有的人平时睡眠挺好,突然之间出现夜尿频繁,比如一晚上要去厕所两三次。这些都要引起重视,可以及早去医院检查。”

  正是因为这种隐匿性,所以李一文一再强调,普通人日常在体检时,一定要注重肾脏疾病的排查。

  “一般的尿检都能发现端倪。”

  男孩疝气手术

  意外发现肾功能衰竭

  疫情期间,大多数孩子都居家学习,很少外出。但杭州12岁的小军(化名)依然一周跑3趟医院,风雨无阻。因为他是一名慢性肾炎患儿,全靠血液透析维持肾脏功能。

  一年多前,小军的腹股沟部位出现硬硬的肿块,父母带他到浙大儿院就诊,最终确诊为腹股沟斜疝,并预约了手术。

  术前需要做一系列常规检查,检查到肾功能时,他的血肌酐指标吓坏了医生——600多umol/L,高出了正常值10倍以上,进一步检查后被确诊为慢性肾炎。

  毛建华教授说,血肌酐是判断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这么高的肌酐数值意味着他的肾功能严重衰竭,而且已经处于终末期。

  小军的父母听完医生的解释,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儿子平时看起来好好的,怎么会肾功能衰竭?但随着医生进一步问诊,他们才发现自己忽视了很多蛛丝马迹。

  小军偶尔头疼,这是因为他血压偏高;个子没有同龄人高,还存在骨质疏松和骨质软化;面色比较白,有一点贫血;日常尿量也偏少……

  毛建华教授说,这些都是肾功能衰竭后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但家长以为是生长发育中的正常情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儿童慢性肾病的蛛丝马迹需要我们仔细去观察,才能发现。所以平时家长要多观察孩子的尿量是否减少、尿色颜色是否正常。如出现尿液红,或深灰色、可乐样颜色、茶叶水样颜色的尿液,需要警惕,并及时就医。

  疫情下

  保卫新冠肺炎患者的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隔离病房ICU,抢救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最重要的设备之一——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器,和ECMO(体外人工膜肺)机器并排伫立着。

  “当危重病人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时候,我们必须冲在最前面,义不容辞。”年轻医生王旭亮,已在此逆行四十多天。他的使命是:守护好患者的肾。

  保卫好新冠肺炎患者的肾,有多重要?

  “对于本来就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来说,染病后极易出现病情恶化,出现重症肺炎甚至死亡。而同时,新冠肺炎六成以上病人出现蛋白尿,急性肾损伤又是新冠肺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江华教授说。

  因此疫情初起之时,陈江华教授即在第一时间组织起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的全国专家,编写、发布了多项专家共识和防控建议。“新冠肺炎患者到后期容易引发肾功能衰竭,或遭遇炎症因子风暴。我们第一时间推出特殊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在新冠肺炎重症应用的最佳公式,建议在患者有重症倾向时,特别是发生一定肾脏损害时,积极采用高通量的CRRT,这一做法被纳入了国家第六版第七版诊疗方案。”

  正是在这些思路的指导下,王旭亮与数十位肾脏病中心同事进入浙江战疫主战场——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协同其他多学科一起奋战,筑牢零死亡防线。

  在这片战场上,他们遇到数位肾功能不全患者,更有一位血透患者。“这是位中年男性患者,因尿毒症已进行了数年血透,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目前他的新冠病毒检测已转阴,各项病情也趋稳定,但也会有反复,所以还要继续监测。”王旭亮说,“我们也会继续坚守到这些患者全部康复为止。”

  幸运的是,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的数千位血透患者,没有一例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