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浙大儿院发布了一项新成果 让很多家庭吃了颗定心丸
本期发布成果:
“儿童急性白血病规范化综合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结果”
获201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本期发布人:
浙大儿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汤永民教授
儿童白血病,这是无数家庭恐惧的字眼,往往被称为“不治之症”。
1058例,长达15年的研究,这是浙大儿院近年来同白血病抗争的记录。
“每次做骨穿前都焦虑地睡不着觉,就这样抱着孩子睁眼到天亮。恐慌、担心、无奈、紧张,从取样到出结果要好几天,只有当结果出来医生说没有问题的那一刻,才敢真正松一口气。”这是很多家长对浙大儿院血液科副主任徐晓军说过的话。
而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现在的科技进步使得儿童白血病的治愈水平大大提高。
今天的科技成果科普发布会上,浙大儿院血液科给出了一组临床成果数据,给更多家庭带来治愈的信心。从2001年到2014年,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从70.5% 提高到82.3%;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从55.5%提高到68.7%。其中小儿低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总体生存率94.3%,绝大部分能被完全治愈!这个治疗结果已达到国内同类疾病的最好水平。
浙大儿院发布的这项新技术
获得201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浙大儿院是国内最早开始治疗儿童白血病的单位之一,血液科至今已有近50年历史,为数千名白血病患儿和家庭带去了生命的温度。
昨天来到这场发布会的就是浙大儿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汤永民教授,他领衔的“儿童急性白血病规范化综合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结果”,获得了201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这项新技术研究的重点就是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简称MRD)。是指白血病治疗后在体内残留的少量白血病细胞,可作为预后评价的敏感指标。
因为成功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监测MRD水平,并根据MRD及时调整治疗强度进行分层治疗的规范化综合治疗体系,使浙大儿院的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长期生存率和治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打个比方,对儿童血液病,大多数可以通过化疗治愈,而根据MRD水平,医生可以提前做出预判,是通过化疗治愈的可能性高,还是需要通过移植等更为复杂的方法来治疗病人。
事实上,浙大儿院已经治愈了数不清的白血病患儿。宋华是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前年夏天,一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来到了她的办公室报喜。他感激地说,自己拿到了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希望当年救了他生命的阿姨能参加自己的“升学宴”。其实这样的故事在浙大儿院血液肿瘤科并不少见,常会有十几二十年前的小患者回来“探亲”。“一年比一年好”是宋华对越来越高治愈率的描述。汤永民教授说,如果问我什么事最高兴,只要病人好了,我们做医生的就是最高兴的!
科普小知识:
什么是白血病?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造血组织中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增生,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恶性血液病。
哪些因素会引起儿童白血病或淋巴瘤?
辐射、化学因素、病毒和遗传,都有可能引起。此外,在极少数新生儿血片中也可检测到白血病相关的基因突变,提示白血病的发生可能在母亲孕期就开始了。
哪些儿童需要用到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诱导失败、存在明显预后不良的基因、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持续阳性、早期骨髓复发,以及(中)高危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这些是移植的指征。浙大儿院完成最小年龄的移植是4个月的婴儿。
浙江能做儿童血液肿瘤CAR-T细胞治疗吗?
浙大儿院前期已经成功开展CAR-T细胞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于2015年开展第一例CAR-T细胞治疗。目前已在院内建立了GMP实验室,开展自主知识产权和其他现有靶点CAR-T细胞研发。
科技成果科普发布
作为学术资源科普化领域的创新,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是浙江省科协联合都市快报打造的重点平台,把科学家、科技成果和公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已有多位院士亮相。聚焦公众关注的科研成果与前沿科技。更权威的科普内容,更多元的发布形式,架起学术知识与公众理解的桥梁,积极探索浙江特色的科普创新,让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积极涌流。
都市快报 记者 季韬 吴寅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