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有个球员体力超强,在球场上“跑不死”,号称“朴三肺”
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王雪飞
左图:类似患儿手术一年后,伤疤淡得几乎看不见(非文中患儿,本报资料照片)
右图:谭主任手绘的示意图
喜欢足球的球迷朋友一定知道韩国退役球员朴智星。此人体力极佳,肺活量大,在球场上“跑不死”,从而收获了一个响当当的外号“朴三肺”。
一般人会觉得,多长一个肺,那一定肺活量爆表,跑个全马、唱个high C全都不在话下。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胸外科副主任谭征副主任医师告诉钱报记者,这种多长的肺属于先天畸形,不仅不会增加肺活量,还会影响正常呼吸。
近2年来,谭主任为三四百名患儿切除了“多余”的肺,最小的是刚出生的新生儿,最大的是十三四岁的少年。
7岁男孩发烧咯出一口血
检查发现他多长了一个肺
上周三(4月17日),7岁的林小诺(化名)在手术室缓缓醒来,此时他左侧多长的一个肺已被完全切除,这是他多年来反复发烧、感染的元凶。
几年前,小诺跟随父母来到杭州,现在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妈妈说,儿子从小就爱生病,经常感冒发烧,一发烧就剧烈咳嗽。上小学后,他上体育课尤其吃力,别的小男孩体力旺盛,恨不得天天上体育课,他却跑个100米都喘得上气不接下气。
不久前,小诺又被春季流感击中,高烧反复不退,肺部也严重发炎。一天在家休息时,他突然猛烈咳嗽,竟咯出了一口血,纸巾被染得鲜红。父母赶紧带着他来到浙大儿院。
医生先给他拍了胸片,发现左肺下叶有一处阴影。接下来的增强CT显示,这是一个多长出来的肺,约为正常肺1/3大小,挤占了正常左肺的生长空间。
谭主任向钱报记者解释,正常人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肺,肺有分叶,左边2个右边3个,加起来共5叶。正常肺和支气管相连,其肺循环的路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从而完成气体交换。
而小诺左侧多出来的一叶肺,并不和支气管相连,其血液供应来自主动脉的一个异常分支,因此无法完成正常的血液循环,“简单来说,就像是电线短路了一样。”
谭主任说,这个“多余”的肺不仅无法让你成为球场上的体力担当,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危害:
首先,它会挤压正常肺的空间,阻碍正常肺的生长发育,而且血液经过这叶肺是做无用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其次,这个部位血供丰富,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容易引起肺部反复感染,甚至自发性出血;最后,长期反复感染后,该病灶可能会发生癌变。
产检能早期发现肺部畸形
最佳手术时期是6个月到1岁
谭主任告诉钱报记者,这种“小儿肺隔离症”的发病率约为1/3000~5000。近几年,有三四百位来自福建、安徽、甘肃、新疆等地的患儿赶来浙大儿院治疗。
随着肺部筛查纳入孕检项目,小儿肺隔离症通常在孕期就能发现,“我们一般建议,孩子根据自身情况在出生后6个月到1岁进行手术治疗,因为这是肺部快速发育的阶段,尽早切除能最小程度影响正常肺的生长和功能。”
在他接诊的病人中,最小的是一个出生才三四天的新生儿。那个宝宝在产检时就已查出隔离肺,由于这个多长的肺实在太大,足有七八公分,严重影响了呼吸,所以他一出生就转院到浙大儿院接受了手术。
也有不少患儿像小诺这样,直到青少年期才发现肺部结构的异常。一位12岁的患儿胸腔突然大出血,休克后送到医院,最后查出是隔离肺病灶自发性出血。甚至有人是在成年后某次检查中偶然发现多长了一个肺。
4月17日,谭主任为小诺进行了“胸腔镜下非插管全麻隔离肺”手术,“以往大家会觉得胸腔手术要开胸,创伤很大。但现在我们用微创的方式,只要打3个洞就能完成手术,术后的疤痕很小,病人康复更快。”
而且,像小诺这样2岁以上的大孩子,还可以在不插气管插管的情况下进行局部麻醉。这样手术一结束,他当下就慢慢苏醒,甚至可以下地走路,不需要再去监护室。
两天后,小诺就顺利出院。谭主任说,小诺的左肺会慢慢长到正常大小,肺功能也会逐渐完善。如果他热爱足球,没准儿以后有希望成为中国的“林三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