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毛豆险些要了2岁女孩的命
见习记者 陈彦汝 通讯员 王雪飞
9月25日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接诊了一例呼吸道有异物的患儿。患儿欢欢(化名)是一个两岁多的小女孩,送来时气很急,伴有重重的喘气声。经CT检查,医生在欢欢双侧气管发现了异物,情况严重。医院随即开通手术绿色通道,最终欢欢转危为安。
这是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里,浙大儿院接诊的第6例这类患者。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付勇说,9月下旬以来,浙大儿院因异物吸入就诊的患儿明显增多,最多的一天,接诊了5名患儿。
“让人遗憾的是,有些患儿异物吸入,父母没及时发现,等到严重了才送医院,连手术的机会都没有了。”
“罪魁祸首”是一颗毛豆
“要做全麻手术?这么严重?”当急诊医生通知欢欢爸妈要立刻做手术时,他们有点蒙,怎么也没想到,孩子吃了点毛豆,就要动大手术了。
原来,欢欢在吃饭时,父母给她夹了几颗毛豆。欢欢一个不小心,咳嗽了一声,毛豆碎粒跑进了气管。
“孩子当时满脸通红,她父母简单给她拍了背,孩子吐出了一些毛豆的碎粒,仍气喘得厉害,她父母慌了神,连忙把孩子从当地送到杭州的医院。这时,孩子一侧已有肺气肿,若不尽快取出,两侧肺都会被堵住。”浙大儿院主治医师陈扬说。
从欢欢两侧气管中取出的毛豆碎粒,刚好能拼成半颗毛豆大小。
“欢欢父母当时的急救措施不规范,但万幸的是孩子父母看到孩子呛咳的全过程,也引起重视,立刻把孩子送到了医院。”陈医生说,此前接诊的一个10个月大女婴就因家长没有在第一时间观察到孩子的情况,错失了急救机会。
异物吸入有平静期 容易被忽视
“那是一个从地市医院转上来的患儿,吸入一颗葡萄,卡在了气管里,成人都会不舒服,何况是一个10个月大的婴儿。”陈医生说,小婴儿的缺氧耐受能力非常低,短时间内就会窒息,若家长没有及时发现的话,就更加来不及抢救了。
“对婴幼儿来说,任何食物以及一些玩具都能成为危险品。尤其是小朋友在玩玩具时,容易把玩具的一些小零件吃到嘴里、呛进气管。家长若没认真看管,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陈医生强调,异物进入气道,有几个时期需要家长多加留意——
呛咳期:当异物进入时,会发生剧烈的呛咳,脸涨得通红,表现出很难受。
平静期:当异物进入更深的气道时,会有一个平静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状态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呛东西的状态,有少许咳嗽和气喘,常常被没有观察到孩子呛咳期的家长误解,当成支气管炎或感冒来处理。
“平静期一般个体差别比较大,时间长短不能确定。”陈医生说,此前接诊过一个小朋友不小心呛入花生,但家长误以为是普通感冒,用常规性药物治疗一个月仍无好转,才引起重视。送来医院做了胸部检查,才发现是呼吸道异物,家长还很诧异:“我们孩子状态很好,只是有些咳嗽和气喘,怎么要动风险这么大的手术?”
陈医生说,若是异物一直都没有取出来,会产生异物活动导致的窒息,或产生慢性炎症,一侧肺丧失功能,比如肺气肿、肺衰竭等。
这套急救法,建议每位家长都来学
眼下坚果大量上市,根据以往经验,异物吸入的患儿可能会增多。陈医生劝导家长,“月龄过小的孩子,不要食用坚果等大颗粒食物;其次,口中含有食物时,避免大笑、讲话、行走和跑步;另外,不允许儿童将小玩具放在口中。”
孩子出现了呼吸道异物,家长该如何处理?
“如果家长看到孩子吃东西呛到在咳嗽,可以马上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但若是做了一两次后并没有好转,应该立刻送医。”
陈医生说,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它是目前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
“婴幼儿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中的背部拍击法及胸部冲击法:一手固定婴儿头颈部,面部朝下,头低臀高,另一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区5次,再将婴儿翻转成面部朝上,头低臀高位;或用手中指连续按压其胸骨下半部5次。两种方法反复交替,直到异物排出。”
陈医生说,可能有家长会担心这种叩击挤压会伤害到孩子的脊椎或胸腹,“其实,只要手法大致标准,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