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爱牙日,最新临床数据表明——五龄童龋病率达7成,人均蛀牙4.1颗糖类食物是龋齿的罪魁祸首,夜间喂奶是家长最容易忽略的祸因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说到牙齿,小朋友的蛀牙问题最让家长头疼。昨天,记者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发现张着大嘴让医生检查蛀牙的小朋友可真不少。一位妈妈告诉记者,她在网上约了一个月,终于抢到了阮文华主任医师的号。在诊室里,不少家长为孩子的蛀牙操心,而这也是阮文华特别关注的问题。
平均每个孩子有4.1颗蛀牙
“我问医生为什么蛀牙总盯着小孩子,医生告诉我,很多孩子喜欢含着饭,早晚刷牙也不到位。”这位妈妈说。
蛀牙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阮文华介绍,蛀牙在医学上被称为“龋病”,由于病程进展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生命,因此龋病常常不受到人们的重视。实际上,龋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非常大——龋洞未及时修复,病变进一步向深层发展,可以感染牙齿内部的牙髓组织和根尖周组织,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和颌骨骨髓炎等并发疾病,剧烈的疼痛和组织破坏,严重影响全身健康。
从最新的临床数据来看,5岁孩子龋病的发病率达到70.6%,平均每个孩子有4.1颗牙齿是蛀的。对比10年前,5岁孩子龋病发病率在66%,每个孩子有3.5颗龋齿,无论是龋齿发病率还是数量都有所上升。
龋齿发病率的升高,与糖类食物的多样化有很大关系。冰淇淋、糖果、饼干、巧克力、碳酸饮料等孩子常吃的食物,都是龋齿的罪魁祸首。此外,家长最容易忽略的龋齿祸因,还有夜间喂奶的不良习惯。
“白天人分泌口水可以达到自我冲洗的目的,而晚上分泌唾液减少,人在睡觉以后,口腔停止活动,口腔自洁能力就会有所下降。”阮文华建议,宝宝的夜奶在1岁左右就应该戒掉。孩子3岁前在做好口腔清洁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到口腔专科提前涂氟或窝沟封闭,6—12岁阶段一旦有恒牙、六龄牙萌出,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脱落损坏的牙齿有处理办法
儿童活泼好动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牙齿特别是门牙成为最容易受伤的部位。门牙的缺损,不但影响美观,对牙齿咀嚼及颌面部骨骼发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旦发生牙齿外伤,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挽救牙齿呢?
阮文华说,乳牙受伤的基本原则是降低受损乳牙对继发恒牙的损害。对于只是松动或移位不明显的乳牙,可考虑暂时观察,并摄X片考察牙根及继发恒牙胚的情况;对于有缺损的乳牙,可考虑做修补;对于完全脱落或者错位明显的乳牙,为防止对继发恒牙产生可能的不良影响,一般不建议保留。
而恒牙受伤情况会复杂得多。恒牙是不可再生的,而在儿童阶段,孩子的恒牙并没有发育完全。牙外伤不仅带来了牙齿硬组织的缺损,也可能带来牙齿的发育异常或停止。所以,无论牙齿损伤大小,最好请专科医生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对于牙齿外伤折断脱落的部分,如果形态基本完整,可保留在生理盐水中备用。医生会根据情况及黏结的方法帮助恢复牙齿的外形。这种方法较传统的树脂材料修复更美观,更接近天然牙的效果。
时报记者 纪含羽 通讯员 王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