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尿床是儿童时期的第三大创伤事件?

发布时间:2018-06-06 15:43:07 浏览量:1125

记 者 俞茜茜 见习记者 孙毓

通讯员 王雪飞

儿童到了5岁还尿床,很有可能是患上了遗尿症(常指儿童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

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二是世界遗尿日。上周五,第四届世界遗尿日公益发布会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举行。此次发布会以“别让尿床伤了孩子的未来”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提升儿童遗尿症尽早就诊的意识,呼吁社会对成人遗尿患者予以关注。

据《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约16%的儿童在5岁时仍会尿床,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遗尿问题带给患病儿童的危害巨大,严重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有研究表明,尿床是儿童时期的第三大创伤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

浙大儿院副院长、肾脏泌尿中心主任毛建华教授说,许多家长对孩子尿床不重视,认为尿床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自愈,实际上并非如此。有数据显示,有 0.5%-2%的尿床患儿会持续到成年。

毛建华教授讲了一个真实的病例:前不久,他在门诊中遇到一个自费病人,是个女孩,看上去20多岁的模样,但是挂号信息上显示女孩年龄是18岁。后来仔细询问才知道,她实际年龄确实是20多岁,已经参加工作,但是她从小到大一直尿床,到现在还是每天晚上裹着成人尿不湿睡觉。为此,她不敢谈恋爱,也不敢和同事一起出差,就怕别人发现她的“秘密”。之前她也到其他医院就诊过,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后来四处打听,知道浙大儿院有遗尿门诊,最终找到了毛建华教授。由于儿童医院挂号有年龄限制(18周岁以下),她不得不借用了他人的身份信息来挂号。

经诊断,这位女孩属于原发性的遗尿症。

毛建华教授说,儿童夜遗尿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跟遗传、生长发育延迟、心理等各种因素相关。目前国际上最为认可的说法是: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够大,储存不了整晚的尿液;缺乏抗利尿激素,导致夜间生成的尿量过多;充盈的膀胱没有向大脑发送信息,不能接受来自于膀胱的尿意觉醒。

对孩子尿床,很多家长会责怪孩子,认为这是孩子“笨”的表现。因为家长的责骂,有的尿床的孩子晚上不敢喝水也不敢吃水果,还有一些孩子尿床了不敢告诉家长。渐渐地,孩子变得内向而自卑。

“儿童尿床大多数可以自愈,但也有个别孩子会伴随终身。如果尿床治疗不及时而延续到成年,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事业和婚恋。”毛建华教授呼吁,尿床是病,需尽早治疗。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帮助孩子走出困扰。

对于儿童尿床,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1. 发现孩子尿床的问题,要及早带孩子治疗;

2.让孩子记排尿日记,记录每次尿床的时间和尿量;

3.带孩子来医院就诊前,可以提前收集孩子的排尿信息交给医生,方便诊治;

4.有的孩子尿床是因为孩子有觉醒障碍,家长可以购买遗尿警报器,提醒孩子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