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发布时间:2018-03-06 10:06:23 浏览量:1030

在自闭症儿童可以随班就读的大环境下,学校太需要特教力量了,全国政协委员罗建红呼吁——

让专业的特教遍布基础教育学校

主任记者 张晶

怎样给自闭症儿童多些关爱,从去年起,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会关注到这群特殊的孩子,缘于他的一项科学研究——究竟是脑部哪个部位出现异常才导致自闭症的?

作为科学家,罗建红带着团队成员几经探索研究终于找到了原因,并找到了初步的破解办法,相应的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人类自闭症也正在研究中。作为政协委员,罗建红在调研中发现,根据相关规定,中轻度自闭症儿童可以与普通孩子一起读书,但因为很少有老师能够“懂”他们,无法在教学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关爱,罗建红就此建议:让专业的特教力量遍布基础教育学校,让老师具有指导培养特殊学生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帮助他们成长。

在幼儿园3年孩子没和老师讲过话

从事幼教工作20多年,杭州童星幼儿园园长莫颖萍最头痛的就是幼儿园的孩子有异常。

“曾经有个孩子,3个老师带了他3年,但直到毕业,他没有跟老师讲过一句话,无论我们怎么引导,就是不开口。这样一来,老师不知道孩子的需求,只能从安全管理上去看管。”说起自闭症儿童,莫颖萍心里不是个滋味。她说,发现这样的孩子有问题往往已是入园一个月后,“觉得孩子不对劲后,我们会与家长沟通,但家长往往表现得很抵触,坚持说孩子的个性就是这样,没问题的。”莫颖萍说,从情感上能理解家长的心情,可是,孩子融入不了集体学习生活,对他的成长很不利,“我也多次与这个孩子接触过,用棒棒糖、动画片等方式引导,但都没用。”

“说实话,有时候我蛮有挫败感的,幼师科班出身,最后却连让一个孩子跟我说话都搞不定。”莫颖萍说,她与省内设有幼师专业的高校老师聊起过这事,最后发现问题就出在不能用普通的教学方式去教特殊儿童,所以,她会在日常组织幼儿园的老师学习相应的知识,也想过招一名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毕业的老师,“希望在面对特殊儿童时,有这么一个人能够从日常学习生活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可是,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很俏,难招啊!从工作实际需求出发,我真的很希望特殊儿童教育心理学能够成为普通师范教育中的必修课。”

随班就读情况下学校需要特教力量

学校能有个“懂”特殊儿童的老师,也是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渴求的。

范先生的小孩3年前被诊断患有轻度自闭症,“平常与普通孩子一起上课,但学习效果很不好,老师也不管我们。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学校里有什么过激行为,万一被其他家长投诉后连书都没得读。我之前打听过,像我们这样症状轻的自闭症儿童,培智学校也是不收的。”

罗建红说,根据国内外研究报告,自闭症发病率约1%。自闭症患者与其他特殊孩子不同,他们主要表现是社交和语言障碍,部分并不一定有智障,有的在特定领域还有特别才能。

对于这一点,浙大儿院发育行为科主任竺智伟也表示赞同。她长期与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及家长打交道。她说,这些孩子有的表现很安静,有的很吵闹,其实,与普通孩子一起随班就读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一些发现早、干预早的孩子,还是有机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的。

竺智伟说,这就涉及到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不仅要让人融入到群体中,还要让他们的心一起融入到其中。学校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设置相应的康复课程。她说,自闭症儿童就读普通学校,但如果学校没有康复课程和特教力量,孩子有可能会被耽误治疗,还有可能受到同学排挤。在允许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大环境下,学校太需要特教力量了。

行业刚起步人才缺口很大

杭州杨绫子学校校长俞亚林,从事特殊教育工作22年。她表示,对于特殊儿童的教学,若仅用普通的儿童教育学、心理学肯定是不够的。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特教)系主任马伟娜说,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不仅有自闭症儿童,还有智障儿童、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这个行业在国内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开设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高校不多,“特殊教育这个领域属于多学科交叉,需要懂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而从人才体系上来说,目前高校中相关师资力量不多,这就直接导致了无法大规模地招生,或者向普通师范生设立专业课学习,所以,现在更多师范类专业在设置特殊教育相应课程时,实行选修课等形式,让普通师范专业中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来参与学习。

马伟娜介绍,像今年该校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40人,大部分早早就被“订”走了,以去特殊学校当老师为主,也有学生去了普通学校,“这是一种好的趋势,从形势上看,普通学校里更需要这样专业出身的人才。”

俞亚林说,杨绫子学校是专门招收特殊儿童的。为了将教学与康复训练结合,师生配比是3个孩子配1名老师,好于普通学校19个孩子配1名老师的情况,但相比国内一些地方的特殊学校2个孩子配1名老师来说仍有差距。“我们还承担起了上城区内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孩子的辅导支持工作,8个老师要抽空轮流去学校帮忙带情况相对严重的孩子。”

建立长远机制配备特教力量

俞亚林与竺智伟都提到,在国外的教育体系中,康复训练都是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俞亚林说,美国甚至有一支专门的团队,进家庭、进学校服务,“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在康复训练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让孩子们真正受益。”竺智伟说,针对这样的情况,他们每年会从有限的渠道中,尽可能收集一些高质量的康复训练机构推荐给家长,但是,从机构的服务力量与患者的需求方面来说还是不够的。

“从教育长远发展来看,特教力量进到普通学校是趋势,特别是一些普通学校内,现在还设立了特殊孩子康复训练使用的资源教室。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马伟娜同时提议,普通学校师资中配备特殊教育的力量,这个力量光靠学校的老师也不行,还需要社会各界多学科专业人士的共同参与。“特别是普通学校里的孩子与家长。献爱心、关爱他人、包容教育,请从身边随班就读的孩子身上做起,这样的话,才是融合教育所要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