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以下宝宝反复高烧不退 要小心这个引发心梗的急病
“了不起的孕妈”【大咖直播间】第六十六期·儿童心血管病
浙江在线-健康网11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含露 通讯员 王雪飞)“没办法,从今以后这个孩子就得定期复查,终身服用抗凝药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汪伟主任医师指着一名川崎病小患儿的病程记录,遗憾地说道。
2岁的小骏骏(化名)来自河南,9月中旬转诊到浙大儿院。此前,他已经在当地医院住过院,整整反复“烧”了20多天不见好,体温最高的时候达到40℃,因父母在杭州打工,遂被送到浙大儿院看病。
“来的时候脸色青紫,口唇发绀,听家长说有过抽搐。”浙大儿院心血管内科汪伟主任医师回忆,经检查,患儿已经出现了冠状动脉瘤,错过了川崎病的“黄金治疗期”,随时可能因心血管急症而失去生命,比如心梗。
尽管治疗后已经出院,上周四小骏骏到浙大儿院复查,造影显示他体内的冠状动脉像极了“葡萄串”——左、右冠脉均有多处明显扩张,里边仍有血栓。医生说,这个年纪的孩子冠状动脉内径一般在0.25厘米以内,而小骏骏局部扩张的血管内径是他们的2~3倍,需要长期服药,预防心血管急症。
“川崎病就是这样,一旦治疗不及时或不积极,就很可能会发生冠状动脉的并发症。”汪伟主任医师说,川崎病已经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位病因。在浙大儿院心血管内科,川崎病也是除先天性心脏病之外最常见的病种,每年新收患儿约有300~400例,其中春秋季相对较多。
川崎病是什么,以前咋没听说过?
川崎病又名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简单讲,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1967年,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了川崎病,由此拉开了人类对它的认识和研究的大幕。统计数据显示,亚洲人群川崎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等西方国家(拥有日本移民较多的美国夏威夷州除外),其中日本发病率最高,每10万名5岁以下日本儿童中约有180名会发病,在中国这个数字是100名左右。
川崎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但超显微水平研究提示,病毒感染与川崎病的发病相关。很多家长好奇,病毒感染为何会造成凶险的冠脉并发症呢?
汪伟主任医师解释,病原体的侵入破坏了血管内膜下的弹力层,血管“借机”向外变形(即冠状动脉扩张),形成瘤样病变。
血管扩张是不是意味着血管更通畅了?恰恰相反,局部扩张的血管导致血流经过时形成涡流,速度下降使得血液中的“沉积物”滞留,而血管炎症的存在,也导致血小板积聚形成高凝状态,加剧了血栓形成。
“冠脉病变是川崎病的一种远期并发症,也就是说随着病程发展,部分患儿症状可能慢慢缓解,一段时间后并发症才出现。”汪伟补充,一旦出现并发症,80%~90%的患儿会留下后遗症,就像上文的小骏骏一样。
出现哪些情况,家长要警惕可能是川崎病?
首先,经过正规的抗感染治疗发热5天以上,依旧反复发烧,或高烧不退;
其次,出现以下症状中的四条:
1.眼睛红肿(眼结膜充血),但没有流脓和渗液的迹象;
2.口腔及咽部黏膜有充血,口唇干燥皲裂,草莓舌;
3.急性期手足红肿,亚急性期甲周脱皮;
4.躯干部出现红斑样或猩红样斑丘疹;
5.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超过1.5厘米。
“早诊断,早治疗,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就会小很多。”汪伟主任医师提醒,出现以上情况,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不作任何干预,出现冠状动脉并发症的概率可以达到20%~25%,而通过积极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则可以降低到4%~5%。”
什么样的感冒、发烧,家长要提高警惕?似乎成人才会得的心血管疾病,离孩子有多远?普通感冒为什么会诱发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有什么征兆?
本期,了不起的孕妈【大咖直播间】邀请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汪伟主任医师,如果你的宝宝受心内科疾病的困扰,欢迎来提问。
“了不起的孕妈”【大咖直播间】第六十六期·儿童心血管病
时间:2017.11.7(周二)15:00-16:00
主题:小心不一样的“感冒发烧”
在线专家:汪伟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兼医务科副科长
拥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及儿童电生理射频消融国家资质,擅长儿童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儿童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率先在浙江开展肺动脉支架植入的临床研究和儿童电生理射频消融技术。先后参与及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共建1项,科技厅重大课题1项及其他课题数项。期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参与者曾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一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青年委员及新生儿心脏病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心心电生理和起膊分会小儿心律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及心血管学组委员。
参与方式:
1. 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