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惊险“拆弹”记 一小时将肿瘤剥离出3个月宝宝的心脏

发布时间:2017-11-01 09:58:20 浏览量:947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唐梦霞 通讯员 王雪飞

看着眼前躺在ICU病床上的小宝贝满满(化名),脸色苍白,无法自主呼吸,经气管插管靠呼吸机支持,医生打了强心剂才勉强有正常血压、心率……刚当上二胎家长的夫妻俩都不敢相信:出世3个月都未到的宝宝怎会毫无征兆地停止了心跳?

就在国庆期间,家住杭州城北的二胎妈妈给孩子喂奶,喂好后把孩子翻到另一侧睡好。谁知,孩子忽然就没了呼吸,停了心跳。紧急送到附近的医院尽心心肺复苏后,很快满满就被转到了浙大儿院滨江院区。经过B超检查发现,满满的心脏有大问题,整个左心室几乎都被肿瘤给塞满了,整个心脏因此无法工作。

图片7.png

怎么办?浙大儿院心脏中心的几位专家立刻赶到医院开会,商量建议给满满立刻做手术,把肿瘤拿出来。

心脏肿瘤本身就很少见

肿瘤填满心室的更少见

“从医30多年,我还没见过这样的心脏肿瘤,几乎把左心室填满了。”记者在浙大儿院采访该院心脏外科主任、胸外科主任李建华时,他也觉得不可思议。来到这个世界还不足三个月,满满有的救吗?由于国内心脏供体不足,这么小的心脏更是难寻,要活命,只能选择把肿瘤完整地挖出来。

由于位置长得很关键,而且肿瘤也很大,这场手术的难度可想而知。

“常规方法是从主动脉、二尖瓣拿出来,但这个肿瘤直径有3.6~3.8公分,而二尖瓣和主动脉的口径只有1.1~1.2公分,茶壶里倒饺子,饺子很难从茶壶口子里倒出来。”李建华说,最后和心脏中心的专家们一起商量,只能从左心室直接切开拿。

但从哪里切,这也很关键。左心室承担着把含氧血泵入大动脉继而供应全身的功能,因此腔内压力非常大,切开了会不会影响到心脏的功能,尤其患者还是一个小婴儿,这意味着挑战更加艰巨。

最后一个损伤最小的方案得到一致认同:从左心室相对操作得较少的心尖部位切一个尽可能小的口子,慢慢将肿瘤从室间隔中剥离出来。

图片8.png

然而,剥离的过程也是精细活儿。心室内本身有很多排布致密的腱索,它们已经和逐渐长大的肿瘤难舍难分。剥离肿瘤时,什么组织该剪断,什么组织不能剪断,这既是经验的考量,也是眼力的考验。“相当于做了一次拆弹专家,蓝线和红线,到底剪哪根,剪错了就会爆炸。”回忆起手术过程,李建华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

手术时有体外循环支持,同时有Ecmo(体外膜肺氧合)作为后备力量以备不时之需,还有医生护士的齐心协力。从关上手术室的门,到把小宝贝推出手术室,1个小时的奋战迎来了完美的结果:手术很顺利!取出来一个鸡蛋大小的良性横纹肌瘤。

心脏肿瘤少见但也有征兆

新生儿就做个心脏B超

满满很幸运,能够活下来。但这样的“雷”,其实可以早点发现。

据医生介绍,满满的心脏里有这个“雷”并不是没有征兆。满满妈妈在产检时,B超就显示胎儿左心室有强光斑,出生满月后本该及时复查的。

图片9.png

但满满的爸妈都没有认识到这个征兆,结果3个月的生长期,肿瘤吸取了充分的营养长到撑满左心室,增大了手术的难度及风险。

因此,李建华建议,除了产检筛查外,每个孩子在出生满月后都做个心脏B超,这样就能把心脏疾病筛查出来,及早进行干预。

对于心脏疾病,如何早发现呢?

李建华建议,当发现孩子出现以下早期症状时就需要及时来医院就诊:

生长发育迟缓。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发育比同龄儿童明显迟缓,体重增加慢,体形消瘦,易出汗,若排除营养缺乏或佝偻病后,就极有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和心脏供血不足。

吃奶困难。呼吸急促,憋气,紫绀,喂奶时常有呛咳、拒食现象发生,胸部左侧心前区可能有隆起,这些都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频发呼吸道感染。孩子抵抗力低,常有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发作现象,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喘鸣、声音嘶哑等,这些绝不是一般感冒所引起的,而且按常规用抗感冒药治疗难以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