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期间,6天70多人到浙医二院取鱼刺 一名医生一天就遇到15个车祸受伤的孩子
父亲抱着孩子去医院
国庆长假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石武杰来说,却分外忙碌,“这次长假,我们神经外科的急诊人数比平时增加了50%,病区一直是满的,床位都不够,需要向其他病区借,8号一天就开了5台急诊手术,其中有3个小病人,都是意外伤。”
而成人的意外伤害则多发生在餐桌上,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记者了解到,10月1日至6日,因鱼刺卡喉来急诊就诊的患者就有70多例,最多一天有16人前来“拔刺”,相当于平时的两倍。
3岁多的男孩跌倒
致颅底粉碎性骨折
石武杰告诉记者,前天3个急诊手术的小病人分别是坠楼、车祸外伤和坠床的。
“前天下午,一个3岁多的男孩被送了过来,拍了片子,发现他颅底粉碎性骨折、脑脊液漏、眼眶受损,情况十分严重。”石武杰了解到,男孩名叫小宝,家住上虞,事发时他正在自建房的2楼玩耍,而父母则在楼下忙。“像小宝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有视神经的损伤,也容易导致颅内感染。”
“很多时候发生儿童的意外伤害,都是由于家长的看护不到位,觉得孩子大了,能够看好自己,但事实上,不仅是三四岁的孩子,十几岁的孩子出现高处坠落伤害的也时有发生。”石武杰说,“目前重症监护室里仍躺着四五个像小宝这样高处坠落的孩子。”
除了从高处坠落,急诊中也常会遇到坠床的孩子。前天晚上十一二点的时候,石武杰便接诊了一个8个多月大的宝宝,他从床上摔下来,由于年纪小,颅内出血很多、很严重,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
6岁多的孩子遭车祸
缝合之后也会留疤
除了坠落,石武杰表示,车祸外伤也在脑外科的小患者中占了不小的比例,今年6岁的小欣便是其中之一。
前天下午2点多,小欣跟妈妈出去玩,坐在电瓶车的后座上,和机动车发生了碰撞。由于当时直接头着地,头部和地面发生了刮擦,导致小欣的前额部的皮肤大面积缺损,都能看到骨头外露。
“我们给小欣进行了缝合手术,但是像这种缝合,之后肯定会留下疤痕等后遗症的。”石武杰说。
急诊创伤外科主治医师赵旭飞提到:“假期里,我们急诊的人数每天就有200多个,8天假期总共看了1500多个病人,比平时多30%。其中,大部分是车祸外伤,还有高处坠落、摔伤骨折、烧烫伤,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切割伤、碾轧伤。”
“假期里面最多的就是车祸,我们有个值班医生值班一个白天,就遇到了15个车祸外伤的孩子。”赵旭飞表示。对此,他提醒家长,不管是假期还是平时,都需要做好对孩子的看护和安全教育,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
鱼刺卡在主动脉弓
男子差点丧命
当国庆撞上中秋,一轮接一轮的聚餐必不可少,餐桌上的大鱼大肉满足了味蕾,但一不小心就容易“杯具”。
“鱼刺卡喉都成节假日惯例了,年轻人和老年人都有。”浙医二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袁晖告诉记者,卡住年轻人的鱼刺以细软的小刺为主,通常卡在口咽部或者咽喉部;而老年人由于牙齿的咀嚼能力和对鱼刺等异物的分辨能力较弱,更多的是被比较大的鱼刺或鱼头骨卡住。
袁晖表示,大鱼刺比较硬,穿透力强,杀伤力往往更大,容易卡在食管里,甚至刺破食管壁,而心脏动脉和食管后壁非常近,如果不慎刺破心脏动脉,后果不堪设想,有致命风险。
10月7日,浙医二院急诊科就接诊了一个十分凶险的病例。
家住湖州长兴的张先生今年56岁,吃鱼时不小心吞下一根鱼刺,他当时就觉得一阵疼痛,赶紧连着吞了几口饭,结果胸口越来越痛,在当地医院就诊没能顺利取出鱼刺,随后被转到浙医二院。
“鱼刺卡在主动脉弓,正好是食管的‘第二狭窄处’,旁边就是主动脉,鱼刺卡在那里,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一旦刺破主动脉,会引起大出血,非常危险。”袁晖说,在耳鼻咽喉科、消化内科和麻醉科的合作下,最终通过内镜把鱼刺取出,摘除了这颗“定时炸弹”。
●提醒
土法治刺不靠谱
卡喉及时上医院
袁晖表示,类似吞饭、喝醋、抠喉催吐等对付鱼刺卡喉的“民间土方”并不科学。“如果喝醋就能软化、溶解鱼刺,西湖醋鱼不都没有刺了?”袁晖说,吞饭的方法更加危险,米饭很可能将浅表的鱼刺 “推”入食道,其间不但会造成划伤,还会使鱼刺越刺越深,若不幸刺破血管,非常危险。因此,最明智的做法还是立即上医院,让医生帮忙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