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高个子 儿子身高怎么才1.6米? 浙大儿院暑期门诊量日均1万以上 来看生长发育的特别多
时报记者 蒋菲 通讯员 王雪飞
暑假一到,儿科医院门诊量就爆棚,尤其是生长发育这一块。浙江大学附属医学院儿童医院副院长、儿童内分泌专家傅君芬教授说,暑假以来浙大儿院门诊量日均在1万以上,即使周末也能达到七八千,特别是内分泌科。“平时我坐门诊25个专家号,一般加号加到33号左右,现在每次都要加到40多号,近50个号子。”然而,很多孩子来的时候,骨缝就已经闭合了。
正在上初二的小章由妈妈带着走进报告厅,他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有长高了。昨天是浙大儿院“2017暑期家长学校”第一期正式开课,主题正是儿童的生长发育,母子俩闻讯赶了过来。
傅君芬一看他满脸胡渣,心里一沉:“他的第二性征已经出现,长高机会不大了。”果然,检查结果显示小章骨缝已闭合。
“我身高1.64米,他爸爸1.78米,他怎么可能才1.6米就不长高了呢?”小章妈妈一脸疑惑。傅君芬只好再三跟她解释,由于孩子青春期进展迅速,骨缝一旦闭合就没有长高的空间了。
据了解,小章从小长得弱吃得少。小时候到医院看过,当时医生就提醒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高。一开始,家里还会每三个月测量一次。不过,奶奶说小章爸爸也是晚发育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自然会长高,不用折腾,夫妻俩也就放松了对儿子身高的关注。
“晚发育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不能认为孩子也会这样。参照同龄人,如果孩子在班里总是坐在前三排,就要考虑身高问题,及时就医。”傅君芬提醒说。
除了长不高,性早熟等发育问题在傅君芬的门诊中也很常见。“我还碰到过有个家长养‘儿子’养到5岁才发现孩子的‘小鸡鸡’不对劲,一查原是女孩,因为阴蒂肥大,家长误以为那是‘小鸡鸡’。甚至有的家长等到‘儿子’13岁才发现弄错了性别,问他们怎么这么粗心?妈妈说男女有别,爸爸说要尊重隐私,孩子2岁以后就不一起洗澡了……”
傅君芬提醒家长,孩子的性征不明显可能存在尿道下裂、隐匿性阴茎、隐睾等疾病,需尽早就医。如果女孩子13周岁、男孩14周岁还未出现发育现象,就要考虑性发育迟缓问题,应及时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