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1米78,妈妈1米64,为什么儿子长到1米6就不长了? 浙大儿院暑期门诊量日均一万以上 来看生长发育的特别多

发布时间:2017-07-17 14:10:22 浏览量:1115

商报讯 (记者 陈敏娜 通讯员 王雪飞) 孩子的身高,恐怕是所有家长最为关心的生长发育问题了。昨天上午,浙江大学附属医学院儿童医院“2017暑期家长学校”第一期正式开课,主题是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大的教室里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家长。

浙大儿院副院长、儿童内分泌专家傅君芬教授说,这段时间以来浙大儿院门诊量日均在一万以上,即使周末也能达到七八千,尤其是内分泌科。“平时我坐门诊25个专家号,一般加号加到33号就差不多了,现在每次都要加到40多号,近50个号子。然而很多孩子过来就发现治疗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孩子身高、体重和性发育问题,每三个月就要给孩子量身高。”

爸爸1米78,妈妈1米64,

为什么儿子长到1米6就不长了?

傅君芬是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的专家,参与编写了《小儿生长与发育》等书。

“现在家长对孩子身高很重视,这是个好现象,但门诊也遇到这样一些家长,因为父母自己长个晚,就觉得孩子也会晚点长高的。”傅君芬前段时间就接诊了这样一起病例。

还在念初二的小章由妈妈带着走进诊室,说孩子好长一段时间没有长高了,想来看看情况。傅君芬一看小章满脸胡碴,已有了成年男人的相貌,心下觉得这孩子长高机会不大了。果然,检查结果显示小章骨缝已闭合,几乎没有长高机会。

小章妈妈一脸不可置信:“我身高1米64,他爸爸1米78,我们全家就没有个子矮,他怎么可能才1米6就不长了?”傅君芬再三跟她解释,由于孩子青春期进展迅速,骨缝已闭合,已经没有长高空间了。

之后傅君芬了解到,小章从小长得瘦弱,吃得也少,小时候到医院看过,当时医生就已经提醒要密切关注身高。一开始家里每三个月测量身高,之后奶奶说爸爸也是晚发育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自然会长高,于是夫妻俩也就放松了对儿子身高的关注,等到现在才来想办法已经来不及了。

“确实存在一些晚发育的情况,但不能就此认为孩子一定也会这样,如果孩子在班里的位置总是前三排,就要考虑身高问题,及时就诊干预了。”傅君芬说推测小章可能是生长激素缺乏,也可能小章的青春期进展迅速,虽然和同龄人同步开始,但草草结束,这期间没有及时介入治疗,最终影响了他的终身身高。

养了五年才发现“儿子”竟是女儿身

一般来说,孩子的身高有70%-80%的几率取决于父母的身高,这是遗传所致。除此之外,体重和性发育也是影响儿童身高的重要因素。

正常的体重是一个人营养状况良好的表现,过高或过低都影响孩子的身高。傅君芬说,家长可以通过一个公式判断孩子的体重是否需要干预,即周岁年龄*2+8,单位为公斤。这个公式适用于2到12周岁的孩子,如果孩子实际体重超过公式结果的20%,就需要及时就医干预。

而性早熟等发育问题在傅君芬的门诊中也很常见。她表示,随着知识不断普及,已经有不少家长意识到性早熟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然而还有很多家长不清楚关注孩子性发育的重要性。

“上次碰到一个才11周岁的男孩子,跟他妈妈一路吵进诊室,11周岁1米56在同龄人中算高了(正常孩子在1米44左右),然而他终身也就这点身高了。男孩子哭着对他妈妈吼早让你带我来看你没空,现在长不高了都怪你。实际上男孩子很聪明,大约9岁多开始出现性发育情况,每个周末都打电话给妈妈说要去看医生,但妈妈一直工作忙,觉得发育又不是大问题。等到孩子半年没长高了才意识到要看医生,就已经来不及了。他这样的情况属于特发中枢性性早熟,这种情况多半存在肿瘤的可能性。这个孩子很幸运,不存在肿瘤,但身高就真的是一辈子的遗憾了。”

除此之外,傅君芬还接诊过不少弄不清自己孩子性别的家长。“碰到过有家长养‘儿子’养到5岁才发现自家孩子是女儿的,因为阴蒂肥大,家长误以为那是小鸡鸡。甚至有的家长等到儿子13岁才发现弄错了性别,一问家长,妈妈说男女有别,爸爸说要尊重隐私,所以孩子2岁以后连一起洗澡机会也很少。”

傅君芬说,孩子的性征不明显可能存在如尿道下裂、隐匿性阴茎、隐睾等疾病,越早就医治疗越好。同时,如果女孩子13周岁、男孩14周岁还未出现发育现象,要考虑性发育迟缓问题,也应及时干预治疗。

另外,浙大儿院“2017暑期家长学校”第二期将于8月10日上午9点至11点30分在滨江院区3楼会议室开课,内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如身材矮小、早发育、肥胖等儿科内分泌问题,有需要的家长可前往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