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提高儿科医生和护士待遇,浙大儿院今年满招高才生 我省医院有望走出“儿科荒”
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林平 王雪飞
浙江省医师协会会长姚克教授(右)、秘书长田云鹏一行中国医师节前夕慰问浙大儿院医务人员,与浙大儿院院长舒强教授(左)交谈。
今年的中国医师节前夕,钱江晚报记者随同浙江省医师协会会长姚克教授等一起走进浙大儿院。
6月22日下午3点多,浙大儿院滨江院区门诊大楼的一间诊室里,呼吸内科主任陈志敏主任医师正在给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小毛头看病。小伢儿咳嗽了好几周都不见好,年轻的爸爸妈妈不放心,于是在网上抢了这个热门的专家号。
诊室外,焦虑的家长们挤满了走廊,孩子们的哭声此起彼伏,有些调皮的小鬼还在追逐打闹。护士们一边忙着维持秩序,一边安抚哭闹的孩子们。
这是陈志敏普通的一个门诊日。早上8:00到12:30,他一共看了三十几个号,没有离开门诊室半步。当医生多年,他养成了不喝水的习惯,这样看门诊的时候就不需要中途去洗手间。他办公桌的抽屉里常备着胃药,如果加号的人太多,耽误了饭点导致胃不舒服,随时可以拿出来吃。
浙大儿院院长舒强教授表示,目前儿科医生确实存在数量短缺的情况,但随着政府和社会对“儿科荒”的重视,这个现状已经开始逐步改善。在他看来,儿科和儿科医生的发展逐渐“进入了发展的春天”。
儿科医生待遇改善
医院不再担心招不到人
姚克会长认为:“二孩政策实施后,老百姓对儿童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医院对儿科医生的需求也进一步增长。再加上高龄产妇增多,各种新生儿的疾病也突显出来。我们急需做好儿科人才的储备,同时加快医院和医疗设备的建设。”
据悉,从2011年中国各地开始实施双独二孩政策之后,浙大儿院已觉察到二孩政策会带动儿科医生的需求,再加上滨江院区启动需要大量人才储备,医院着手扩招儿科医生。
然而尴尬的是,哪怕是全省最好、全国领先的儿童医院,也接连几年无法完成招聘计划。2014年医生缺口97人,护士缺口126人;2015年医生缺口18人,护士缺口105名。“而从2016年开始,这一状况开始改变。” 舒强院长介绍,近两年医院的招聘指标都是100%完成,其中不乏名校的优秀毕业生。
据悉,国家和省政府专门针对儿科出台了“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去年开始,浙江省先后出台了儿科医生护士待遇、儿科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儿科人才培养等相关有利政策。
浙大儿科方向班绩点最高
浙江大学儿科学院呼之欲出
未来儿科医生的队伍建设离不开当下儿科专业医生的培养。
2014年开始,浙江大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立儿科方向班,现在不仅有5+1的国际联合培养模式,也有5+3儿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首届“卓越儿科班”共有29人报名,最终27人录取。去年,该班学生的平均绩点为3.85分(满分绩点为4分),在浙大临床医学专业中是最高的。在校期间,医院还为他们提供了海外交流、早期接触儿科临床实践等的机会。
舒强院长告诉钱报记者,浙大儿院正考虑在浙大申请设立“浙江大学儿科学院”,进行儿科学专业人才的全链条培养。“儿科学院将是儿科教学的综合平台,除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还囊括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的培训。”
对于已经工作的儿科医师,浙大儿院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学习平台。医院每年有60多位国际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儿童医院专家学者访问讲学交流,医院每年会选派20名左右的年青医务骨干前往国外大学和儿童医院开展中长期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