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月的宝宝患贫血 竟然是妈妈不让吃肉
孩子喂得好,将来生病也少。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能做到、做好的家长却很少。中国每年约有2000万新生儿,掌握科学方法育儿的家长不到10%,甚至有硕士妈妈照着育儿词典,称重量做辅食喂养,却把宝宝吃成了“巨大儿”……
浙大儿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邵洁的门诊,就也常遇到许多焦虑妈妈。邵洁发现,80后、90后这一代家长,尽管对孩子的科学养育观念深入,但实际操作起来,却缺乏经验,宝宝一旦吃不好、睡不好、说话慢,家长们就急着往医院跑了……
11个月都没让孩子吃一口肉
这位妈妈心大
4月28日下午,儿童保健科许鑫医生的门诊,一串急促的声音:“医生,我们家宝宝刚满周岁,这3个月以来体重一点不见长,期间也没生病啊,不会是有什么问题吧?”
据宝妈描述,孩子是喝配方奶粉的,6个月后加入了辅食,每天喂4~5顿辅食,喝400~500毫升的奶粉,这半年来,除了胃口差、没长胖,并没有生病,精神状态看起来也不错。
看着这位妈妈的谈吐和举止,许鑫判断这是一个知识型新手妈妈。可是,问题就出在第一次做妈妈,养孩子,喜欢照着自己的思路发挥。
许鑫细问后发现,这半年来,宝宝吃的辅食也就是米糊、饼干等单一的品种,水果当点心吃,蔬菜吃得种类少,更夸张的是,肉类从没吃过。
果然,宝宝的化验单把新手妈妈吓了一跳——轻度缺铁性贫血。
“为什么不给孩子吃一口肉呀,那营养不均衡,体重肯定上不去。”许鑫追问下,新手妈妈委屈地说:“我以为这么小的孩子,吃肉会噎住,也不容易消化,想等他大一点再吃。”
“其实,孩子7月龄起即可引入动物性食物,可以吃肉类了,虽然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但体内从妈妈宫内获得并贮备的铁巳消耗完,需要肉类食物补充铁、锌等微量营养素并提供优质蛋白质,还可以训练宝宝咀嚼和胃肠功能,从肉泥开始逐渐转为肉末,并把蔬菜泥和肉泥混合起来更美味,保证营养均衡多样。”许鑫说。
如果你也是位新手妈妈,搞不清宝宝要添加多少种辅食、一天要吃几顿辅食,孩子什么时候该吃辅食,那么扫一扫旁边的二维码,关注许鑫医生、邵洁医生,来问一问她们吧。
总觉得宝宝没吃饱
“迷糊喂养”喂出厌食症
还有一位妈妈的“迷糊喂养”,却把宝宝喂出了厌食症。
有一个5个月大的宝宝,出生后3个月体重增长正常,第4个月开始,宝宝喝的奶量变少了。妈妈很担心宝宝体重长不上去,心里又着急,为了保证足量喂奶,便在宝宝迷迷糊糊的时候喂奶,宝宝在迷糊中吃了奶,但醒着的时候更不吃了,最后,宝宝体重增长不良,家里人都慌了手脚,还以为是什么消化毛病,急匆匆抱着孩子来看邵洁主任的门诊。
“宝宝喂养也要逐渐有规律,并且顺应孩子的发育过程。如果每次睡着或迷糊时喂养,或因宝宝吃得少而不断尝试喂养,增加喂奶次数,不仅不利宝宝形成昼夜节律并产生规律性的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也抑制了大脑饥饿中枢的兴奋,长此下去,宝宝反而更厌食,从而导致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邵主任告诉这位家长,孩子的营养发育都正常,3个月前是婴儿的体格快速成长期,这个期间宝宝需求特别高,特别会吃奶,体重也长得快,后来体重增长缓慢了,就表现在胃口变小,都是正常的现象,却被不懂的妈妈误解了。
宝宝好孕”儿童保健名医名单看过来
“宝宝好孕”儿童保健名医名单看过来
浙大儿院儿童保健科邵洁主任带领的儿童保健名医团队,致力于保障和促进儿童体格、运动、语言、认知和社会情绪的全面发展,开展儿童营养、生长和发育的监测评价,及相关营养性疾病、运动语言智力行为等发育性疾病的诊治、免疫接种咨询和不同年龄期保健指导。
大家可以扫码关注本报微信“宝宝好孕”,关注这些医生,与他们一一私密请教宝宝喂养与生长问题。
1、邵洁: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营养与生长发育学组委员,中国卫计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母子健康项目国家级专家,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主任委员、浙江省妇幼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妇幼保健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组长等。
2、季钗:副主任医师。先后从事儿内科及儿童保健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近20年。
3、詹建英: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生长发育、早期发展、儿童健康管理、言语沟通发展偏离的诊治。
4、王霞:擅长儿童生长发育、饮食、营养、免疫接种咨询以及常见儿内科疾病的诊治处理。
5、陈维军:从事儿童保健工作7年余,擅长婴幼儿营养喂养指导、早产儿营养喂养及发育评估指导。
6、姚丹: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擅长儿童保健、行为问题、语言发育迟缓的诊治及儿童早期发展的指导。
7、李明燕:医学博士。擅长儿童营养性疾病及行为问题诊治、高危儿随访管理及免疫接种咨询。
8、许鑫: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擅长诊治营养与生长相关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