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儿院专家邵洁 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儿童营养部分

发布时间:2016-05-25 13:45:06 浏览量:1011

◎18岁以下孩子可补充维生素D

◎婴幼儿6月龄后每年检查一次血常规

◎孩子超重或肥胖,少吃荤菜,控制油、糖摄入

记者 张姝 通讯员 王雪飞

本报讯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近日发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邵洁就儿童营养部分做了解读。

对于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邵主任有五个建议:

一、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二、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

三、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

四、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五、经常户外运动,保障健康生长。

对于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她也有五点建议:

一、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二、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三、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少喝含糖饮料。

四、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五、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关于儿童的营养摄入,我们不认为吃得多就是好,关键是合理均衡的健康饮食。”邵主任说,建议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体重。“如果孩子体重增长过快,达到了超重或肥胖,就要在食物的品种上进行控制,荤菜少吃,油、糖的摄入需要控制。”

邵主任说,这次《指南》里强调了家长要多给孩子吃蔬菜、少盐饮食,家长可多给孩子吃一点粗纤维的食物,既有饱腹感又不增加热量,平时也不要用饮料奶代替配方奶。同时,建议18岁以下孩子补充维生素D,以弥补日照不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的缺乏。“维生素D靠食补是不行的,以蛋黄为例,一个蛋黄里大约含有20IU单位的维生素D,要达到每日所需,得吃20个蛋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另外,家长要注意的是,婴儿期和青春期是缺铁的高发期,尤其是6至12月龄的纯母乳喂养婴儿。因此建议婴幼儿在6月龄后,每年检查一次血常规,了解是否存在缺铁或缺铁性贫血。孩子学习忙,用眼比较多,在饮食上,可以多吃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禽蛋、胡萝卜、菠菜、豆类、杂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