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慢性肾病 三类儿童应格外注意
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尿液及体重情况 肾病患儿要避免五类误区
今天是第十一个世界肾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慢性肾病,应从儿童开始”。说到肾脏病,不少家长都会很紧张,不仅因为肾脏病治疗起来比较棘手,还因为它像牛皮糖一样的特性。昨天,记者采访了浙医二院儿科主任冯建华主任医师、浙大儿院肾脏泌尿中心主任毛建华、省立同德医院肾内科主任鲁盈主任中医师、杭州市红会医院肾病科主任于建宁主任医师,这几位在肾脏病治疗上颇有心得的医生,请他们来谈谈面对儿童肾脏病,家长该注意些什么。
病因
主要是药物和感染
“目前浙江省还没有一个精准的数据统计,但从全国的数据来看,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还是很令人担忧的。”毛建华介绍,全国范围内,病史在3个月以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达到了总人口的10.9%,其中儿童患病率正逐渐增加。
孩子为啥会出现肾炎等肾脏病?
“先天性肾病其实并不多见,发病率在0.25%。左右。”毛建华谈道,关于先天性肾病,医学界里有很多声音,“有些人认为先天性肾病和母体在孕期所处的环境、食物等有关,但目前来看,这些都还没有被证实。”
“最主要导致肾病的原因是药物和感染。”毛建华说,药物当中,像是退热镇痛类的药物、抗生素对肾脏都有毒副作用。
“当孩子出现发烧、拉肚子后,应该给孩子多补充水分,以保护肾脏。若有必要,如孩子无法主动摄取水分的时候,还可以采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等方式。”于建宁建议,在孩子发高烧以及拉肚子后,最好让孩子做一下尿检。
另一类导致儿童和成人患肾病的药毒来自于中草药。他介绍,其中,马兜铃酸对肾脏的毒副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相关的中成药制剂也有可能对肾脏含有毒副作用。
“再说感染,像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化学物质、重金属中的铅、铬等,都有可能让儿童感染肾病。”毛建华说。
高危
三类人群易被盯上
那哪些孩子容易被肾脏病盯上呢?鲁盈表示,第一有关遗传,具体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家族中有多人有肾脏病史,还有一种是家族中虽然没有人患过肾脏病,但父母有这方面的疾病,那这些家庭的孩子肾脏病发病率比普通家庭孩子会高。
第二与饮食有关,本身肾脏就不太好或者有损害但无表现的孩子,在偏食比较严重,或过多摄入高蛋白食物的情况下,会诱使肾脏病的发生。
第三则是早产儿或体重轻的足月儿,这类儿童肾脏先天发育不太好,导致肾功能代偿不够,在外来因素如感染、严重创伤或怀孕等的刺激下,会加重肾脏的负担,造成肾损伤、肾脏功能减退。
鲁盈说,她接诊过一个男士,今年快30岁了,一直以来体检都查出肾功能不好,但又不是肾炎,她让这名患者回家问父母其出生状况,果不其然,这位男士曾是早产儿,而且体重很轻。
“希望父母重视起来,这类孩子到五六岁就应该开始做肾脏B超及尿常规,饮食上也要均衡,切勿让孩子暴饮暴食。”鲁盈强调。
关注
尿液体重都要重视
于建宁说:“早期肾病一般都无明显症状,尤其对儿童来说,无法注意到自己的病情,因此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这对于及早发现孩子的病情以进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四位专家都提及,家长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尿液的情况,有哪些端倪需要提高警惕呢?
如尿色发红或颜色很深,非常可能就是血尿;如果泡沫多、高或许久不散,很可能是蛋白尿;尿量减少,如原本半天就要上一两次厕所,现在一天都上不了一次,可能是肾脏出了问题。
“我前阵子还接诊了一个孩子,特别可惜,来我诊室时已经发展成IgA肾病,肾小球硬化,愈后会很不好。他的家长很不解,明明血尿已经没有了,怎么还会严重成这样?”毛建华解释,原来,这个孩子此前有过两次血尿,之后尿色正常了,家长也就没再注意。“见到一次血尿时,家长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因为血尿时常隐蔽,不发作的时候肉眼看不见,只能通过显微镜才能发现。因此,不是血尿消失就代表可以不管了。”
同时,家长还要细心观察孩子近期是不是突然体重增加或者“胖了”。因为孩子体内水分较多,出现浮肿不会像成人一样一按一个坑,这就需要家长平时多关注孩子,不然也很难发现异常。
●注意
五方面误区要避免
孩子得了肾病,家长们肯定都十分焦急,但临床中,医生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治疗或者出院后,都存在着不少误区。
1刻意去忌口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肾不好,那么有些东西是不能吃的,比如有些家长就不让孩子吃鸡、鸡蛋、鱼还有肉。”于建宁说,“事实上,肾病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是需要各类营养物质来帮助损伤进行修复的。”
几位医生表示,除了出现浮肿的肾脏病患儿需要限制饮水和低盐饮食外,肾功能健全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多禁忌,因为孩子这时候还处在成长期,忌口太多还会对其生长造成影响,要知道饮食在肾脏病影响中因素的占比并不多。
如果家长实在担心或者吃不准,可以向医生咨询,医生会根据孩子个体状况,给出建议,家长绝不要照搬别人的做法。
2随意地进补
“孩子有肾病,大部分家长都会觉得应该买点补品,或者煲点补汤给孩子补补肾,更有甚者,把补品当做饭来吃。”于建宁强调,家长不要给孩子乱用补品,因为很多补品也是药,“是药三分毒”,甚至可能加重孩子病情。
3胡乱用偏方
“家长担心孩子的心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家长轻信他人,觉得单纯吃中药就能好,或者给孩子尝试各种偏方。”于建宁表示,虽然中药在对肾病的治疗上有很大的作用,但依旧需要配合使用激素进行治疗。
4肾病能痊愈
“民间常称慢性肾病是一种‘不断根’的病,因为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痊愈,治好了也只是病情相对的稳定与缓和,随时会有复发的可能。”于建宁说,“因此,即使暂时孩子肾病缓解了,还是需要孩子和家长终身关注的。”
还有一种错误观点,就是认为慢性肾病会随着孩子成长而被“带出去”,会自然而然地痊愈,所以不用治疗。殊不知一些孩子就是这么给拖成更严重的肾脏疾病,甚至是尿毒症。
鲁盈医生就曾遇到过一个非常可惜的病人。这个女孩子在10岁时患了紫癜性肾炎,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标都转好,于是家人也就没再理会,结果十年后,这个女孩子出现了浮肿等情况,到医院一查,尿蛋白好几个加号,做了肾穿刺发现,其一半的肾小球已经硬化。
专家们共同建议,得过肾病的孩子要每半年或一年查一下尿常规,长大成人后仍要继续这样的定期复查,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平时的就医中,要提前对医生说明自己的肾脏情况,防止在用药上出现问题。
5运动不用管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患了肾病,只要管牢他们的嘴就行,至于运动量或者活动环境,则一点都不上心,其实不然。
鲁盈强调,如果家里的孩子已确诊患了肾炎等肾脏疾病,家长要限制孩子的活动量,不要让他们玩得太疯,避免劳累。此外,尽量不要带孩子去拥挤或人群密集的场所,这种场所病毒细菌等较多,有肾脏疾病的孩子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导致感冒等,同时,感冒等疾病又会使肾脏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