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冰国外输液扎出血 她说真疼哇,超级思念祖国的医护人员啊

发布时间:2015-12-08 09:04:41 浏览量:857

扎一下没扎进去,扎两下没扎进去,扎三下,呼,鼓包了

换个地儿,一针扎进去了,噗,血喷床上了……

都市快报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宋黎胜 王雪飞 阮芝芳

本报讯 影星李冰冰12月6日发的这条微博在网上热传。

从微博文字及配图来看,照片中的李冰冰躺在床上,面容憔悴,体温烧到39.7℃,左手插着输液管,白色的床单上留有明显的血迹,手臂出现淤青。

截至昨天下午6点,李冰冰的这条微博被转发5843次,收到17569条评论。这么多的评论转发中,网友们在心疼李冰冰生病住院、希望她早日康复的同时,有人力挺国内护士,也有人为国外护士辩解:国外病人输液的少,护士没有很多练扎针的机会。

打针输液,对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医护人员是怎么练就“一针见血”的本领的?昨天,记者就打针输液这回事,采访了浙江省人民医院静疗护理单元护士长朱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单晓敏、浙江省新华医院急诊输液室的林护士。

李冰冰为什么会被扎出血?

朱薇护士长说,李冰冰这次输液出现的状况,问题可能出在这些地方:

鼓包,可能是针没有扎到血管内,只扎到了皮下,同时输液的液体流进去了;

床单上的血,可能是因为针扎错了,也可能与她没有按压好有关,比如按压时间不够、姿势不对等。凝血功能正常的人,一般建议按压三五分钟。

单晓敏护士长说,扎针失败的情况主要有这4种:

1.刺入过浅,或因静脉滑动,针头未刺入血管。

2.针头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内。

3.针头刺破对侧血管壁。

4.针头斜面穿透对侧血管壁。

单护士长说,出现以上这些情况时,病人尽量不要马上责难护士,以防给她们过大的心理压力,否则,容易导致第二针也失败。当然,像李冰冰这样连续扎了多次都出问题,也难免心里有情绪。

“请不要过多地苛责护士”

“每个人的血管条件不一样,当然,不同护士扎针的技术也有差异。在我们医院,护理工作实行的是小组责任制模式,如果年轻护士对患者血管没有把握或穿刺不成功,可以寻求同组的高年资老师,如果高年资老师评估后也认为比较困难,会求助我院的静脉输液专科团队,她们是解决疑难血管通路的专家。如果护士连扎两针都没有成功,我们建议找高年资老师帮忙。”朱薇护士长说,“当然,国内护士扎针技术好,可能与我国护理行业注重临床实践,入岗后注重培训有关。”

浙大儿院的单晓敏护士长说:“打针输液靠的就是手感和经验,毫无疑问是门技术活,它同时也很考验护士们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刚上手的新护士,不是他们对自己的技术没信心,而是患者及其家属会无形中给他们很大的压力。像我们给孩子扎针,旁边围五六个家长是常有的事,与成人相比,孩子的血管不充盈,又细又浅,他们又好动,难固定,一针扎不进的几率相对较高,家属再这么一围,失败的几率就更高了。”

“我的血管很细的,不好扎的,你要给我一针就打进的哦。”十多年来,省新华医院的林护士总能听到类似的话,有些患者一看护士胸前挂着“实习”的牌子,就索性提出换一个。她说,她很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但也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护士,请不要过多地苛责。

扎针练得“走火入魔”

熟悉人体解剖位置,快速找到合适的血管,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速度、位置、深度进针,是每个护士扎针前必须掌握的。“婴幼儿好动,血管又浅又细,一般以打头皮针为主,进针时一定要快,时间一长反而容易出问题;老年人的血管比较脆,进针就一定要慢,以防刺破血管;胖的人血管比较深,有的又很细,进针时就要深一点。”单晓敏护士长说。

上述要点听上去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有点难,朱薇护士长回想起自己曾在学校学习静脉注射时,为了能够熟练掌握扎针技巧,大家不断在人体模型上练习,那段时间走路外出脑子都是血管解剖的图像,看到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先注意他们的手,看他们的血管好不好进针,打哪根成功的几率最高。“那时,大家就像‘走火入魔’了一样。夏天,坐公交车时,总是习惯性地把公交车上所有人的手臂都扫一遍,在心里比划那些人好打,哪些人不好打。”

“医院的每一位护士执证上岗前,各项操作都经过严格考核,而静脉注射是必考的项目。”朱护士长说,“大部分人的血管都是没有问题的,护士一般都可以做到‘一针见血’。肥胖者、年老体弱者,曾经使用过损害血管的药物者,相对来说难扎一些,可能要扎两次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