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儿院儿童造口护理门诊本周三起正式开放
时报记者 纪含羽 通讯员 王雪飞
时报讯 哪怕你不知道什么是“造口”,也可以通过字面大概猜测到这个医学名词的意思:造出一个通口。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每年大约会有100个小不点患者来到这里,在肚皮上“造出一个通口”,将一段肠管从这个口子拉出,贴上一个造口袋,用于排泄粪便。
解决了不能排便的困扰,家长们总算松了口气。可带着宝宝回家后,怎么护理造口,如何更换造口袋,又让不少家长手忙脚乱了起来。上周,记者从浙大儿院新生儿外科了解到,儿童造口/伤口专科护理门诊从7月22日正式设立。今后,每周三上午,在滨江院区门诊4楼10号诊室,造口/伤口专科护士都会准时坐诊,为伤口、造口患儿提供专业的护理技术指导。
三种新生儿肠道病需造口
浙大儿院新生儿外科副主任钭金法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目前需要做造口最多的3种疾病分别是先天性无肛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巨结肠。
“每年浙江省有50万新生儿,先天性无肛门的新生儿有100-150例,有部分患儿会在当地做手术,剩下有90-100例患儿会被送到我们浙大儿院,而这其中,有50-60例是需要做造口手术的。”
钭金法副主任医师谈道,除了先天性无肛门,巨结肠每年全省发病数量达到100例左右,随着早产儿数量增多,今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数量也比往年多。
“在我们医院,这三种疾病需要做造口手术的比例占到了50%。特别是先天性无肛门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造口手术非常迫切。”钭金法副主任医师说,“如果粪便没有办法从肛门排出,它就会在腹腔里聚集。因此,我们首先要把肠子拉出来做造口,让宝宝能吃能排泄。接下来再根据不同病情,或手术做一个人工肛门,或清理腹腔,最后将肠子和肛门连接起来。”
造口居家护理要小心轻柔
一般在做完造口手术3-6个月后,孩子的情况会好转起来,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恢复差不多后,就可以做肠造口回纳术,通俗说就是把部分在体外的肠子放回腹腔,和肛门连牢。
“在两个手术期间,孩子不会一直住在医院,一般需要家长做一系列居家护理,比如如何正确使用造口袋,如何护理宝宝娇嫩的皮肤。” 造口/伤口专科护士王秋月说,但在实际居家护理操作中,家长们往往手足无措。
“前两天,一个家长就带孩子来到病区办公室找到我,我一看,造口周围的皮肤已经起了严重的红疹,造口处还有些破损。”王秋月护士说,造口周围皮炎是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造口袋排出物渗漏是最主要的原因。“造口袋的使用要尽早,避免宝宝的大便接触皮肤,在造口护理时,动作要小心、轻柔。
“孩子的皮肤非常娇嫩,频繁的使用造口袋容易对皮肤造成机械性损伤,一般24小时不主张更换。没什么意外的话,每三四天更换一次。一旦发现底盘泄漏,要及时更换造瘘袋。”王秋月护士说。
●链接
儿童造口/伤口护理门诊成立
记者了解到,从7月22日起,每周三上午,在浙大儿院滨江院区门诊4楼I区10号诊室,获得浙江省造口/伤口专科护士资格证书的何碧云、王秋月护士将坐诊造口/伤口护理门诊。
造口/伤口专科护理门诊处理范围包括造口护理、慢性伤口护理、红臀的预防与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