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再婚生了妹妹后 姐姐有时会有“想往妹妹身上捅两刀”的冲动
杭州二孩比例已占新生儿的近三成
专家提醒:想生二胎,头胎时就别以孩子为中心
都市快报记者 谢谨忆 通讯员 徐康 王雪飞
本报讯 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感觉:现在的二孩家庭越来越多了。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或妹妹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继去年1月份,我省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上个月,我省又发布《浙江省特殊情况再生育规定》(征求意见稿)。根据这个意见稿,我省的再生育政策将作出调整:像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生育子女合计不超过两个的,可以再生一个小孩;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再婚夫妻,再婚前独生子女一方未生育子女,另一方已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后可以再生育两个小孩。
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有两个或三个小孩的家庭将越来越多。但随之带来的老大、老二、老三之间的“争宠”也将越来越常态。有的家庭里,老大对弟弟妹妹,或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的排斥感很强,这也让有的家庭重新考虑再生育的问题。
去年杭州出生了8000个单独二胎小孩
二孩比例占新生儿近三成
去年1月份,我省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根据杭州市相关部门的统计,2014年,杭州市共出生了8000个单独二胎小孩。如果再加上双独二孩,二孩的比例已经占到了新生儿的近三成。
像去年1-6月份,杭州一孩出生24595人,二孩出生9177人,二孩的比例占新生儿的27.17%。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二孩人数已经占新生儿的三四成。
另一个数据是,来自离异再婚家庭的孩子,比例也越来越高。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周国玲前几天到教育局开会,会上很多班主任说,来自离异再婚家庭的孩子,在班上的比例已经占到了10%-20%,他们最担心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父亲再婚生了妹妹后
姐姐有时会有“想往妹妹身上捅两刀”的冲动
前几天,有位读者打电话给快报健康热线85051456,说他家是再婚家庭。再婚前,双方已经各生有一个小孩,现在一个在读小学,一个在读幼儿园。根据这次公布的《浙江省特殊情况再生育规定》(征求意见稿),他们家可以再生一个小孩,这让他们夫妻很高兴。但孩子的反应,让他们变得犹豫起来:一个说随你们便,另一个态度很明确:不要!
这个问题还真把我们难住了,于是我们去请教了一些儿童心理学方面的医生。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医师、博士宋海东说,他在做心理咨询门诊时,也碰到过因再婚,姐姐内心排斥新出生妹妹的情况。
“那天是父亲带着大女儿来的,这个大女儿已经读高中了。7年前,在她读小学时,父亲再婚,很快生了一个妹妹。虽然继母对她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但她总觉得是继母介入了她的家庭,抢走了她的父亲,是第三者。等到妹妹出生后,这个大女儿觉得自己在新家已经完全是多余的人了。她说,有时候在家里拿到剪刀、水果刀什么的,会忽然有种冲动,想往妹妹身上捅两刀。她自己也觉得很恐怖,怎么会这样。虽然从来没做过,但怕有一天真的会这么做,所以后来就跟她父亲说了。这个大女儿还说,其实妹妹长得很可爱,性格也不错,她也蛮喜欢妹妹的,好像没有恨妹妹的理由,但就是会抑制不住地产生这种冲动。”
再婚后,不要急着生二胎
给老大一个适应过程
宋海东博士说,来咨询那天,那位父亲非常无奈,说自己内心一直很疼爱大女儿的,只是小女儿出生后,自己可能在行为上关注小女儿多了点。至于现在的妻子,对大女儿基本的义务还是做到的,不过更关心自己的亲生女儿,那是有的。
宋博士说,这是典型的还没有处理好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就贸然生二胎导致的问题。大女儿把对父亲、对继母,或者说,对新家的不满,转嫁到了妹妹身上。
再婚家庭生二胎,如何让大小孩接纳,基本原则和普通家庭是一致的,就是让他们觉得有个弟弟妹妹会更好。但他们更多了一层心理关要过,他们首先需要适应新家庭已有的成员,后爸、后妈,以及对方带过来的孩子。
“离异再婚家庭的孩子,心理上一般会比较敏感,如果再婚夫妇一结婚就马上生二胎,那么大小孩的排斥心理可能会更强,更觉得自己是要被忽略被抛弃的了。所以我建议,再婚夫妇如果没有特别着急的理由的话,可以过一段时间,等大小孩适应了新家庭生活后,再考虑生二胎的事。”宋博士说。
怎么让小孩尽快适应新家庭?
宋博士说,首先,继父继母要多和对方的子女接触,多相处多交流,多陪孩子参加他感兴趣的活动,让孩子逐渐接纳自己。但是相处的时候,新家长也没必要刻意对对方小孩特别好,刻意的好意反而会让孩子时刻觉得自己是被区别对待的,不是自己人。不着痕迹地多给一些关心关怀就好。
如果再婚夫妇各带一个子女组成新家庭,那么除了适应新爸妈外,尤其重要的是要先处理好两个孩子之间的相处,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多了一个兄弟姐妹,是比别的孩子更幸福的一件事。父母可以有意多创造两个孩子相处的机会,比如可以让他们睡一个房间或紧邻的房间;坐在一起吃饭;让一个孩子送另一个孩子亲手做的礼物;经常一家人一起出去玩等等。
孩子不愿意父母再生
主要是父母平时太以孩子为中心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朱长江说,其实老大排不排斥父母再生育,跟父母再不再婚关系不是很大,现在再婚的家庭很普遍,许多再婚家庭,与双方的孩子处理得都很融洽。不是再婚的家庭,老大排斥父母再生育的情况也不少。关键还是平时或者说是再婚前,对孩子教育的差异。可以这么说,问题是出在了大人身上。
都市快报《好奇实验室》栏目,曾在杭州一家幼儿园做过一个关于二胎的小调查。大班92个孩子中,24人不愿意父母生二胎,占26%;中班90个孩子,33人不愿父母再生,占37%;小班75个孩子,25个不愿意,占33%。
为什么在一部分小朋友眼里,多一个弟弟妹妹,是一件很严重的,甚至要以死抗争的事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邵洁主任医师说,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父母在早期养育过程中,太以孩子为中心了。百依百顺,造就了孩子自私、以我为中心的性格。性格一旦成型,当然不会允许任何人来分享她自认为只属于她的东西。
邵洁主任说,婴儿6个月起就能看得懂大人的表情,已能将父母对自己行为的反馈及表情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物;1周岁后,自豪、难为情这些情绪感觉慢慢形成。所以对宝宝的行为约束从6个月就要开始。大人要懂得对孩子说“不”,而且说“不”时,表情也必须跟上,要摆脸色,不能笑嘻嘻地说着玩儿,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2-3岁后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最重要的时候,这个时候尤其要注意行为约束的重要性,千万不能全家人以他为中心。比如吃饭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保姆眼睛全盯在孩子身上,吃一口饭便全家拍手,让孩子从小形成自己是全家中心的自我意识。
“孩子应该在自由和约束的平衡环境中成长,既要鼓励孩子独立地发展,也要让孩子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对家庭新成员的到来,也能坦然接受。”邵主任说。
要让老大意识到多一个弟妹的好处
宋海东博士说,如何让老大接纳弟弟妹妹,还是有一些技巧的。
小孩子天生有着对母体的依恋,很小就有排斥其他小孩的意识。比如一个母亲有两个宝宝,她下班回家如果只抱了其中一个,那么另一个一定会有反应,嫉妒或哭闹。所以有二孩的家庭,父母平时在语言行动中要潜移默化地让老大觉得,多一个弟弟妹妹对他是很有好处的事情。
如果父母有兄弟姐妹的,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叔伯阿姨的交流示范,让他知道,如果有兄弟姐妹,遇到事情了就可以有商有量,互相帮助。
如果爸妈是“双独”,可以把自己当作反面教材。多让孩子体会父母没有兄弟姐妹的不便之处,让他感受父母辈“独生”的冷清和祖父母辈一大家子人的热闹。
玩游戏时,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多体会:没有玩伴是多么糟糕的事儿,有个弟弟妹妹就可以一起继续玩游戏了。
邵洁主任也说,家长对孩子的语言暗示非常重要。比如家长想生二胎,可以这样和孩子说,“妈妈再生一个宝宝,以后你当哥哥(姐姐),可以和他一起玩。还可以教他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迎接他的到来好不好?”绝对不能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
多找机会夸赞老大
因为小朋友天生的排他性,弟弟妹妹生下来后,如何让哥哥姐姐与之和睦相处,也是个大问题。通常来说,小毛头总是会得到外界更多的关注,我们经常会看到爷爷奶奶亲戚朋友全都围在小毛头身边的场景,也经常会听到“哎呀,小宝贝好可爱,好漂亮啊”之类的赞语,这个时候如果大小孩也在场,就会感到失落。
外人可能不会太注意,但做父母的,这时候就要想方设法突出大小孩。比如可以这么说,“小宝宝可爱,他哥哥小时候还要可爱呢”“小宝宝的眼睛这么大,跟他哥哥小时候一模一样”“他哥哥小时候才乖呢,晚上从来不哭的”。
父母如果发现大小孩对小小孩有一些亲密举动,哪怕只表现出了一点点善意,也要不失时机地表扬大孩子:“哎呀,你这个姐姐对妹妹真好呀!做得真棒!”适当夸张也没有关系,不用怕表扬过头。同时也可以给大小孩一些奖励,强化引导作用。
相反,如果大小孩有排斥小小孩的行为,父母则要尽量忽略,不要去指责或者制止他这种行为。因为你越是指责他,可能越是强化了他的排斥行为,他会觉得,“就是因为弟妹的出生才使我被爸妈责备”,所以要尽量淡化他这种意识。
做父母的绝对不能用弟弟妹妹的优点去比较哥哥姐姐的不足之处,相反的,要经常表扬大小孩的长处优点。两小孩若产生无关痛痒的矛盾或小打闹,不能因为弟弟妹妹小,而去批评惩罚哥哥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