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两天不拉胎便 竟是先天性无肛

发布时间:2014-09-05 11:06:35 浏览量:1393

商报讯(记者祝洁炜通讯员王雪飞)吃了睡,睡了吃,新生儿期可谓是人生最无忧无虑的阶段。然而,8个月大的小宝刚一出生就经历了各种磨难,出生两天后,他的屁股里没拉出一点大便,倒是小便里总是夹杂着星星点点的大便,从“小鸡鸡”里漏出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副主任高志刚副主任医师说,小宝患的是先天性肛门闭锁,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没屁眼”。这样的患儿,医院每年要接诊上百例。

出生两天不拉大便

八个月前,小宝出生在浙江衢州郊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出生的时候,小宝有7斤多重,虎头虎脑很可爱,全家人喜欢得不得了。

才出生不到两天,麻烦事就来了。别人家的孩子会吃会拉,而小宝是光吃不拉,连胎便都不拉,变成了“貔貅”。嘴巴里不停吃下来,屁股里却一点没大便,肚子越来越鼓,小宝哇哇大哭,全家都跟着着急。

奶奶说,会不会是上火了,煎点金银花水喝喝吧。可降火的茶喝下去,小宝依旧拉不出,还出现了呕吐的症状。家里人还发现,虽然小宝屁股里拉不出大便,但他的小便里,倒是经常夹杂着星星点点的大便。

全家人抱着小宝去看医生,医生摸了摸小宝胀鼓鼓的肚子,听说小宝连胎便都没排过,就怀疑有可能是“巨结肠”,建议上杭州的大医院看看。

发病率达到1/1500-5000

送到浙大儿院,医生发现,小宝不是“巨结肠”,而是先天性肛门闭锁,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没屁眼”,屁股上没有出口,自然就拉不出大便了。

高志刚副主任说,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小儿消化道畸形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发病率达到1/1500~5000。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分很多类型,根据直肠盲端离肛门的位置可以分为低位、中位和高位,直肠盲端离肛门越远,治疗起来难度就越大。不幸的是,小宝患的是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直肠盲端距离肛门3厘米,而且,他同时伴有直肠尿道瘘,直肠与尿道相连,所以小便里会带出大便。

治疗分成三步进行——

医生先通过手术为小宝做了横结肠造瘘,通过肚子上的造瘘口排便,暂时解决小宝的排便问题。

三个月后,小宝接受第二次手术。医生先将直肠充分游离,并处理好和尿道相连的瘘管,找准括约肌的中心后将直肠从括约肌中心拖出,然后将直肠缝合固定。“以前,这步手术需要开大刀,现在都可以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完成,尽量减小对孩子的损伤。”高志刚副主任说,再造肛门手术的机会只有一次,而且手术中要尽可能减少对括约肌的损伤,避免今后出现大便失禁之类的问题。

再过三个月,将之前造的瘘口闭合上。同时,家长还必须每天用扩张器为孩子进行扩肛训练,避免出现肛门狭窄的问题。

家长要多观察宝宝的便便

过去,有句俗语说,做了缺德事的人,生出来的孩子没屁眼。所以,一直以来,人们对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孩子一直讳莫如深。

高志刚副主任说,一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对这个毛病缺乏了解。经常有儿童福利院送来肛门闭锁的孩子,他们都是被父母遗弃的。有些人除了担心医疗费用,还担心生了这种毛病的孩子能不能治好,最终选择残忍遗弃,很可怜。其实,通过外科手术,约有90%的患儿成年之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现在还有3D腹腔镜技术,通过3D腹腔镜系统,医生们眼中的手术画面清晰立体,腹腔内各种脏器、血管层次分明,更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对于先天性肛门闭锁,其病因目前并不明确。研究认为,遗传、基因缺陷、母亲孕期不合理用药、病毒感染、射线辐射等都有可能造成这类先天性疾病。高志刚副主任说,孕12周是胎儿肠道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孕早期要特别注意避免各种有害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种类很多,其临床症状不一,出现症状的时间也不同。特别是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不排便,就应想到肛门直肠畸形,及时进行检查。有的病儿生后即出现急性肠梗阻症状,有的生后很久才出现排便困难,甚至少数病儿长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

如未能早期发现,家长则要留心宝宝的便便是不是过少,喂奶后是否有吐奶的症状,吐出物是否含有胆汁?如果有,则可能是宝宝瘘口狭小引起的,也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否则,宝宝无法排便,生命将会受到威胁。

还有部分患儿在生后一段时间内不出现肠梗阻症状,而是在几周、几月甚至几年后出现排便困难。常见的症状是便条变细,有慢性腹胀、腹痛,腹部膨胀,由于经常排便不畅,粪便积聚在结肠内可形成粪石,有时在下腹部可触到巨大粪块,这时已有继发性巨结肠改变,也应及时就诊,否则会影响小儿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