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否:科技帮你明察秋毫

发布时间:2012-04-26 13:43:10 浏览量:1017

病否:科技帮你明察秋毫

杭城最新医学高精仪器大搜索病如果早发现,治疗就方便,康复就更快

本报记者 谷伊宁 王蕊 林丹 本报通讯员 李强 方序 孙美燕 王定珠 王雪飞 黄春燕

0.25秒!比眨眼还快的心脏CT扫描,可以预测你是否会突发心梗肌死;胃镜装上超声波探头,可以捕捉五层胃壁夹缝中的肿瘤;新一代乳腺机瞄准了摸不到的乳房疙瘩……七分诊断三分治。除了名医的火眼金睛,今天,我们的健康保障又插上了多少高科技的翅膀?

近期,记者了解到,杭城各大医院主打“科技兴院”招牌,纷纷引进身体检查新武器,有的仪器全省只有两家医院有,有的则“独此一家”,还有的因为太先进,尚且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些精密仪器帮助医生让原来无法诊断的疾病显山露水,让后续治疗事半功倍,也让患者的康复大大提速。正像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教授所说:“人机互动,不光解决治病难的问题,还能早发现,早治疗,保证病人愈后有个良好的生活质量,能尽快投入正常的工作、娱乐之中。”

“炫速”CT:捕捉早期冠心病

引进医院: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浙医二院

检查项目:128排双源CT

典型病号:体育课跑步中的中学生倒地猝死,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侯耀文心脏病突发猝死。先天性脑血管瘤和隐性冠心病患者,他们的悲剧往往在几分钟之内降临。如何避免?现在有了更科学的预测方法。

“炫速”CT可以让心脏得到一次全面的体检!仅仅是在一次闪光之间,便能扫描获得一套清晰无比的心脏影像。病人无需事先做特殊准备。

40岁的萧山人林先生,每逢工作劳累时,他便感觉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左侧肩膀像绑了个秤砣。他接受了128排双源CT检查,前后10分钟,跟做普通CT一样,他就完成了冠状动脉检查,专家说,其实真正做检查的时间,只要0.25秒,所以这台仪器又叫“炫速”。拿到报告以后,医生告诉林先生心血管无重大病变,林先生心里一块石头就落了地。但鉴于他有高血压,医生建议他每年体检时做一次炫速CT,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有效防范突发心梗。

专家提醒:由于128排双源CT检查辐射剂量很小,安全无创,建议45岁以上,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患者在每隔一两年的常规体检中增加一项128排双源CT检查项目,以早期发现是否有冠心病。

双源CT还可以测出颅内血管情况,对关节韧带、肾结石、胆结石等细微的病变都能“明察秋毫”。有此类疾病症状的患者可以借此确诊疾病。

精准乳腺机:“看”到钙化小结节

引进医院: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检查项目:GE全数字乳腺机

典型病号:赵女士两周前参加单位的常规体检,因为自家两个姐姐都患有乳腺癌,她一直很担心自己也会“中招”,“虽然现在不痛不痒,但真怕一发现就是晚期。”在医生的建议下,赵女士做了数字乳腺机检查。

替代传统单一钼靶检查,此时赵女士乳腺各部位图像清晰,微小钙化灶和腺体结构紊乱病变全都一网打尽。最终确诊发现:她的左侧乳房有一个0.4厘米大小的钙化灶,是恶性肿瘤。

专家提醒:36~50岁为乳腺癌高发人群,该设备射线计量最低,对受检者提供最佳的检查保护。40岁以上的女性应每年检查一次,40岁以下的成年女性最好每两到三年检查一次。

胃镜带上超声波:肿瘤无处躲藏

引进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肿瘤医院

检查项目:消化道超声内镜

典型病号:45岁的陈先生常年稍多吃点就胃痛胃胀,遇上工作忙,心理紧张还莫名地胃隐痛。去年体检时,做了普通的胃镜检查,什么也没发现。今年他赶来杭州接受一种新的消化道超声内镜检查。

这种胃镜与普通胃镜相比,就是在探头上装了一个超声波发生器。经常体检的陈先生说:“原来只知道做腹部B超是没法知道胃的毛病的,这下好了,胃也可以做超声检查了。”

如果把胃部比喻成一个房间,它的墙壁(消化道壁)有5层,普通的胃镜相当于只看到了房间里面,墙壁里面看不到。而陈先生这次接受的超声胃镜,可以借助超声探头检查胃内部的各个角落。结果,陈先生胃壁上的一个1公分的肿瘤就露出真面目了。不过还好,是良性的。

专家提醒:有家族史或长期胃病的患者,可以使用这种超声胃镜检查诊断。

给视网膜拍照 发现眼底病变

引进医院: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检查项目:视网膜照相机

典型病号:慈溪瑞瑞是个珍贵儿。他的妈妈妊娠高血压,怀孕5次都流产,直到第6次怀孕才在30周后生下瑞瑞。瑞瑞出生时体重只有1000克,在当地医院的保温箱里不得不住了一个月。瑞瑞一离开保温箱,妈妈就带着他到医院进行早产儿的眼底筛查。

医师利用视网膜照相机为瑞瑞进行了眼底筛查,结果发现瑞瑞因早产出现了进展期的眼底视网膜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将在半岁内失明。于是瑞瑞很快接受了相应的治疗。半个月后,视网膜病变已经好转,他的视力也和健康孩子一样。

专家提醒:出生体重<2000g的低体重儿、胎龄35周及以下的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概率是10~15%,是引起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孩子进行眼底筛查,及早发现和治疗是减少致盲最好的办法。

便携式超声仪:探查深静脉

引进医院:杭州市三医院

检查项目:便携式超声仪

典型病号:一辈子在农田里干活的老刘,他的腿上静脉纵横交错,而且稍多走点路就疼痛不已。在当地医院就诊,医生劝他做个“静脉造影”检查。他一打听,有创口,价格也贵。于是女儿把老人接来杭州看病。在门诊,一种只有笔记本电脑大小的便携式超声仪仅仅在老刘的腿上“挨”着几分种,老刘的毛病就检查出来了:肢体深静脉曲张症。

专家提醒:根据部位的不同,便携式超声可以随时更换超声探头。那些有“三高”症状,经常坐着,运动少的人,或是经常站立,双肢过度疲劳的人,最好做个这种检查,可以尽早发现静脉是否有栓塞等病变。因为静脉栓塞与心肌梗死一样夺命。

吃颗小‘胶囊’:小儿胃病查出来

引进医院: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检查项目:OMOM胶囊内镜(又称智能胶囊內镜)

典型病号:11岁的白血病患儿小齐,大便出血有一个多月了,剖腹探查也没有发现病因。接受智能胃镜检查,整个过程非常轻松,小齐将一粒花生米大小的“胶囊”吃下,然后在病房内自由走动、玩耍、看书。这个时候,胶囊内镜则在人体内借助胃肠道自身的蠕动向前推进,并以每秒拍1~2幅图像的速度,在胃肠道内边走边以不同的角度拍摄,同时把这些照片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佩戴在小齐身上的接受器中。最后确诊是:空肠上段多发溃疡,胆汁返流性胃炎。

专家提醒:儿童消化道疾病越来越多,经常腹泻、胃痛的儿童应当接受智能胶囊內镜检查,早确诊,身体康复快,治疗费用也可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