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基因装一个解码器
浙江日报报杭州7月27日讯
见习记者 吴孟婕 通讯员 王雪飞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威胁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表现为全身青紫和呼吸增快等症状,死亡率及并发症高,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不如从上游的基因表达过程入手,一旦了解了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信息,就可以通过调控这些环节,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全国新生儿学组组长、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杜立中提出了新思路。
如果把人类基因比作“密码”, 那么,它所“加密”的“信息文本”是不能改变的。但研究者发现,除了基因序列外,似乎有另一些因素影响着基因的表达,而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又往往因环境、个体的差异而各不相同。这些因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起作用?影响有多大?这些就是表观遗传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打个比方,如果基因是道路上行驶的汽车,那么表观调控就是指挥交通的红绿灯,它允许基因表达呈现一定的时间性与空间性,使人体功能完美发挥。”杜立中介绍,“表观遗传过程是可逆的,利用这个新式‘解码器’,许多传统遗传密码中所隐藏的信息,有了被深入了解的可能。”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杜立中、徐雪峰博士等组成的团队利用动物模型,首次揭示了表观遗传机制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中的作用。他们发现,母亲怀孕时缺氧、使用消炎药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可以引起胎儿相关基因表观的遗传性变化,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高血压杂志》、《高血压研究》等4个国际权威刊物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虽然表观遗传修饰不能实现永久遗传,但其能量却不容小觑。最理想的状态是,只要轻触这个“生化开关”,进行前期干预治疗,就能赋予基因一双慧眼,自行抵抗疾病的入侵。
在研究的过程中,一个现象引起了杜立中的关注:如果孕妇营养不良,胎儿体重过轻,孩子成年后一般对缺氧反应较为敏感。他的心中又升起了新的问号:这种影响是否早在母体内就开始了?可否通过一系列早期的干预措施,如抗表观治疗等,评估、监测、减轻甚至逆转相关基因的表观改变?
据了解,杜立中团队的最新实验成果已经证实了上述推测,相关论文将于近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