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使用纸尿裤,宝宝会不会变成O型腿?
专家建议:婴儿18个月大就应丢掉纸尿裤
2011-08-16
记者 余敏 通讯员 王雪飞
纸尿裤是婴儿常用的日用品。有妈妈打进健康热线咨询,纸尿裤会把宝宝的双腿撑开,会不会使宝宝变成O型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相关专家认为,纸尿裤和O型腿的形成没有太大关联,家长们不必担心,但同时建议宝宝18个月大左右,最好就别再穿纸尿裤了。
【读者求助】
陈女士:我女儿才6个月大,图方便,一直在用纸尿裤,用完扔掉就好了。最近,我妈妈从老家过来帮我带孩子,一看纸尿裤把孩子的腿撑得开开的,就要我不要再用纸尿裤,怕影响孩子的腿形发育,以后变成O型腿。
我在网上查了查,的确有人说有这样的风险,特别是一些加宽的纸尿裤,风险更大。但是,我身边同学的孩子也用纸尿裤的,没见有O型腿的啊?现在很矛盾,到底能不能用纸尿裤呢?
【网络热议】
纸尿裤会穿出O型腿?
有报道称,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O型腿相当常见;在3—4岁的儿童中,20%有轻度O型腿。而在1岁半以前的婴儿期,婴儿腿型因为穿着纸尿裤会呈现15°左右的内翻,所以也被叫做“尿裤腿”。
纸尿裤发明于1961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使用高分子吸收材料后,获得国外妈妈们的拥护和好评。美国《时代》杂志还将纸尿裤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0项发明之一。
网络上的一项测评结果显示:几款吸水性强的纸尿裤,在加液160—200毫升后,裆部平均宽度增加2至3.5厘米不等,饱和吸水后纸尿裤的重量普遍超过350克。现在的纸尿裤吸水后大都是横向膨胀的,所以裆部会变宽。
有专家指出,长期包裹纸尿裤,宝宝坐、卧、爬、走时腿部被不自觉地撑开。婴幼儿在成长初期,骨骼较软,设计过宽、吸尿后更宽的纸尿裤,使宝宝长期受到不良的外界压力,容易引起骨骼生长变形。对于正在学站和学步的宝宝而言,纸尿裤吸尿后的重量尤其加重了宝宝的腿部负重,导致腿部关节受力不均,同样也会影响骨骼发育。
这两种因素都说明为了加强吸水性能,盲目加宽裆部设计的纸尿裤存在导致宝宝O型腿的风险。
【记者连线】
与O型腿形成关联不大
但建议18个月大丢掉纸尿裤
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朱建副主任医师、少儿女科孙莉颖副主任医师。
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
朱建医生介绍,从临床病例来看,O型腿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发育性因素。现在人工喂养的比较多,人工喂养不如母乳喂养,有可能会引起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出现骨骼发育障碍、骨骼强度弱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等。例如佝偻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婴幼儿“缺钙”了,这些孩子就有O型腿症状。
第二、站立时间太长。婴幼儿腿部肌肉力量很小,骨骼也很软,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还是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学站立,如在农村地区站在小木桶里,容易造成孩子骨骼变形。一般建议,等小孩10个月大时才可以扶站。
第三、遗传因素。“临床上好像还没遇到过穿纸尿裤,穿成O型腿的。”朱建医生认为,O型腿是膝关节处小腿胫骨向内旋转,而纸尿裤撑开的是宝宝胯部,和O型腿的形成没有太大关联,妈妈们不必为此太纠结。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越来越懒,孩子到了三四岁还在使用纸尿裤,这让育儿专家们有点看不下去。
孙莉颖医生介绍,其实孩子出生两个月就会用哭声表示“想要尿尿”,再大一点他们就会用动作来提醒大人。如果孩子的信号没有得到回应,久而久之,他们的这种本能就会消失。使用纸尿裤是方便了很多,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有时候宝宝尿了,没有被及时发现,闷得时间长了就会引起尿疹、瘙痒等不适;长期使用纸尿裤也会使孩子失去早期身心锻炼的机会,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慢性感染。
研究显示,“纸尿裤”很可能会形成“习惯性尿床”或“懒惰性尿床”。一般情况下,宝宝在尿床后感觉不舒服,下次再想尿的时候会有紧张感,渐渐地自觉锻炼了膀胱的储尿功能。而穿上“纸尿裤”的孩子即使尿床也不会感觉难受,膀胱储尿功能得不到锻炼,没有自控能力。孙莉颖认为,婴儿到18个月左右就应该丢掉纸尿裤,训练婴儿自行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