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心理门诊的孩子要少看动画片多做体育锻炼

发布时间:2012-04-26 14:18:48 浏览量:744

专家提醒,神经发育不平衡的孩子病根往往在家长

□通讯员 王雪飞

本报记者 黄淼君

80后的家长聚在一起,普遍有这样的感觉:孩子不是太安静,就是太顽皮,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好带了。昨天,记者从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了解到,开学前夕,来看心理门诊的孩子,过半是神经发育不平衡,且大多为7周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

“弱智、多动症,我对家长的建议就是不要过早给孩子贴上这些标签。许多孩子其实就是神经发育不平衡,只要进行适当的训练,大部分孩子都会和正常孩子一样的。”浙大儿院心理科主任医师王继跃说,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发育不平衡的情况,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有一定关系。

4岁小女孩老欺负小朋友

4岁的小韩被妈妈抱着走进了问诊室,看上去她很文静,但是妈妈一进来就和王主任开始抱怨:“小家伙老要欺负小朋友,不遵守游戏规则,如果输了,马上就跑开,不和小朋友玩。”

王主任要求小韩闭着眼睛,模拟跳绳10个,但是连续三次,小韩都跳了20多个。妈妈看不下去了,在她第四次跳的时候,出言阻止,问她为什么不按要求跳,她说:“越多越好啊。”

在问诊过程中,小韩开始坐不住,在房间里到处走动,碰各种东西,叫嚷着这个不对,那个不对。

“她是不是有多动症?我真的是愁死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治好她啊?”小韩的妈妈说。

“别这么早下定论,她只是神经发育不平衡和视动协调障碍,对于这类病症要以训练为主,用药只能暂时控制症状,不能改变根本。家长要配合医生的方案,对她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孩子会好起来的。”王主任说。

王主任根据小韩的情况,设计了最近一个月的“家庭作业”,建议每天画画,设计5种几何图形,给每个图形标号。然后由妈妈说序号,小韩用铅笔在纸上画,让小韩学会遵守规则,视动协调障碍最终会得到改善。

病根主要出在家长身上

“神经发育不平衡的孩子,会出现许多家长看上去是坏孩子的举动,比如多动、爱欺负小朋友、不爱和小朋友交流、不愿意说话等,家长看到这类情况,就觉得孩子有问题了。”王主任说,根本原因是孩子不知如何表达意愿,如何与其他人正常沟通。而这和孩子的神经发育不足有关,更与协调障碍有关,而后者受到环境、教育影响更多一些。

症状表现在孩子身上,病根却出在家长身上。医生希望通过孩子与家长的互动来改变孩子的行为,并改善家长的教育方法。

对于发育不平衡的孩子,王主任建议家长不应让动画片代替家长教育孩子。尤其是一些打斗的动画片,可能导致孩子进行角色模仿。对于这类孩子,与其让他看动画片、读兴趣班,还不如多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游泳、轮滑、跆拳道、舞蹈等项目,让孩子多运动,多与其他孩子交流。

教育要遵循三大原则

很多家长希望通过药物来让孩子改变。“世界上没有聪明药,关键还是要做一些有意识的训练。”王主任说,可以采用孩子容易接受,不反感,不痛苦又便于家庭操作的方法训练孩子,比如用几何图形画各种图画,用剪刀剪一些非常细小的纸条,并拢脚学兔子跳等。

王主任表示,无论是正常孩子还是神经发育不平衡的孩子,家长教育都要遵循三大原则:快乐原则、成长原则和个体化原则。

快乐原则,就是要让孩子从成长中得到快乐。在学习技巧的时候,给孩子设定一个稍许超过其目前能力的目标,然后引导其完成,孩子不断完成这些事情后,成就感会不断累积,增强自信心,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成长原则,就是不要给孩子强加一些学习任务,比如对于好动的孩子让其学书法,枯燥的练习方法会让孩子产生厌恶情绪,等到真正适合学书法的时候,就不再愿意学习,破坏了成长规律。

个体化原则,就是对于不同的孩子,不同发展阶段要有不同的教育办法。比如表扬这个工具,在孩子成长中许多家长会给予很多个表扬,觉得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但是如果孩子的表现是这个年龄段本来就应当做到的行为时,如果给予过多的表扬,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