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迟的孩子比较聪明”没有科学依据

发布时间:2012-04-26 14:13:45 浏览量:1030

让孩子开口说话训练很重要

文/吴婧 通讯员/王雪飞

小静很着急,儿子已经20个月了,除了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以外,不会说别的,可是好朋友家的女儿才15个月多一点,就已经能够背诵三字经了,儿子不会是有什么不对劲吧?她在一个妈妈QQ群里说起宝宝的情况,很多妈妈也有同感,照理说,20个月的孩子怎么都该说话了,怎么就不说呢?公婆安慰小静,小男生,说话是迟一点的,而且,俗话都说金口难开,说话迟的孩子比较聪明,这没什么好着急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邵洁医生说,宝宝开口说话早和晚跟很多因素相关,但是没有科学的证据表明说话早和迟与孩子聪明不聪明有必然的联系。

说话迟跟聪明不沾边

大脑发育 环境因素才和语言能力相关

说话迟的孩子聪明,这个说法一点科学根据都没有,邵主任说,说话的早晚和宝宝大脑的发育、环境因素等都有关。现在科学已经证明,语言能力跟人的中枢神经有关,语言能力强、说话比较早的孩子,理解力比较强,上学后在阅读、理解等方面会相对来说强一些,而那些语言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可能理解力比较差,比如,做数学题目时,看不懂题目所表达的意思。同时,女孩子的语言能力比男孩子发育得要早一些,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很多女孩子开口说话比男孩子早,会说的词语、会表达的意思也比同一年龄段的男孩子更多。

除了生理方面的原因,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家庭的语言环境比较复杂,比如爸爸妈妈说普通话,有时候可能还夹杂着英语,爷爷奶奶又说家乡话,孩子在多种语言之间切换会导致他们开口说话比较迟。有些家庭对孩子比较宠,孩子往往不需要开口说话就能达成某种目的,比如孩子要喝水,他用手一指,家长就知道他的意思,立即把水杯送上,这也妨碍了孩子说话能力的发展。

训练孩子说话不能拔苗助长

孩子有4个语言发展阶段

现在很多爸爸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几个月就送去早教班的也很多。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因为关系到今后的理解能力,家长们都非常重视。邵主任说,重视早期教育是对的,在语言方面进行一些训练也是必要的,但是家长在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时候,一定不能拔苗助长,让一个刚开始说话的孩子背诵唐诗,肯定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没有什么好处。

邵主任说,孩子的语言发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语言发育特征来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训练。

第一个阶段是前语言阶段,也就是孩子出生到一周岁的时期。这个阶段,孩子通过非词汇的方式和周边进行交流,常常是姿势语言或者是简单的发音。哭是新生儿第一个反射性的发音,一个月以内的婴儿哭、叫声未分化,一个月后,哭声会与不同的需要相联系,如饥饿、不适、疼痛等,同时婴儿开始出现非哭叫声,发声器官反射性出现a、o、u、e等元音,进而出现n、k、p、m等辅音,这些发音还不具有信号意义。

5个月左右,婴儿出现咿呀学语,以重复的音节出现,如ba-ba、da-da、ma-ma,类似人类语言中的爸爸、大大、妈妈等,但无实际意义,到九个月的时候这类咿呀学语达到高峰。八九个月大的婴儿能理解大人说的不能做什么,理解大人要求他表示欢迎、再见等,往往需要与动作相联系。十个月开始到一周岁,是很多爸爸妈妈最兴奋的时刻,在这个时候,宝宝会开口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如“爸爸”、“妈妈”等。

一周岁到三周岁是早期语言阶段。一般来说,从一周岁到一周岁半,宝宝应该已经会应用单字词,比如拿、水、吃、饭等,一岁半到两岁,是两字词的发育阶段,出现句子结构,词汇从几十个发展到200多个,每个主题有两三种变换性表达,模仿能力增加。

从两岁到三岁,是孩子三四个字的句子阶段的语言发育期,这个时期词汇量大大扩展。一般来说,三岁的孩子已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认识常用的物体和图片,会按2-3步的指令做事。

学龄前阶段,也就是三到五岁的时候,孩子应该学会更为复杂的语言形式,如方位词、条件句和因果句等,他们能够更有效准确地表达其意图,能讲故事,能按照3步的指令做事,能预期将来的事,如“明天我想……”。

五到十二岁,孩子语言的掌握已经开始完善,对语法也把握得比较好。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开始朝书面语言发展。

邵主任说,每个家长都必须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大致过程,在每个发育的阶段,做好辅助的训练,比如,刚出生的孩子,妈妈也要多跟他们说话,用妈妈特有的语调来跟孩子交谈。

孩子有这些情况

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孩子的语言能力现在越来越受家长的重视,很多宝宝十几个月不会说话,家长就特别着急,有些家长甚至更夸张,六七个月不会说话就急得带孩子去医院了。邵主任说,孩子每个阶段语言发展都有一定的标准,如果远远低于标准,爸爸妈妈就需要注意了。遇到下述情况,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做专业的检查:

两个月时不能对着熟悉的面孔或声音微笑;三个月时还不能对着其他人微笑;四个月时还不能模仿声音;八个月时还不能咿呀学语,还不能或没有兴趣参加“躲猫猫”;一周岁时还不能说单个的字,还不能用姿势性语言如挥手再见、拍手,还不能指认物体或图片;一岁半不能说15个单字,还喜欢用姿势性语言而不是发音表示其需要,模仿声音困难或运用元音或辅音受限;两周岁时相似的音发不清楚,不能被理解,还不能模仿用词或动作,还不能按简单的指令行事;三周岁时还不能组字成词形成短句,还不能主动与别人交流,反复玩一种游戏或玩具,词汇量有限,可能常用无特殊意义的词,不与其他人玩,也无相互交流,不能理解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邵主任说,导致孩子语言能力差的原因有很多,智力损害、听力损害、发育障碍例如孤独症(也称自闭症)等都是原因。另外,环境剥夺也会导致语言能力问题,比如狼孩不会说话就是因为没有语言环境。

针对每个阶段特点

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

邵主任说,孩子语言发育的进展从注意到参与活动到开始理解他人的语言再到表达最后到会书写,每个阶段都不容忽视,可以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对孩子进行一些训练。

针对月龄比较小的孩子,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家长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邵主任教了几招:可以频繁地变换物品、玩具、摇晃物品,并说话吸引孩子;使物品发出声音;呼唤孩子的名字;拨正孩子的脸让他听妈妈说。

鼓励孩子参与活动。邵主任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他感兴趣的,然后把着孩子的手玩一下他不愿玩的,同时用夸奖、鼓励、奖励小玩具等方法立即奖励,接着再玩孩子感兴趣的。重复这样的过程,孩子会慢慢学会参与活动。

让孩子听懂大人的话并且学会说话。可以对孩子进行听力轰炸,一段时间内的对话重复同一个词语,例如:宝宝要喝水吗?水要不要喝?妈妈给宝宝拿水好吗?在宝宝发出“水”的音时,妈妈才可以给宝宝喝水。对于那些不愿意说话的孩子,家长可以“逼”着孩子说话,比如他想要某种东西,但是不说出来就不给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