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 性早熟 矮小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发布时间:2012-05-09 09:54:14 浏览量:762

文/吴婧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门诊,有焦急的家长说,女儿才不到四岁,可是突然乳房开始变大;有些家长说孩子比同班中等身高的同学都要矮半个头,座位总排在最前面,有什么办法能长高点……

据统计,目前,儿科内分泌疾病中,排名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儿童肥胖、性早熟和矮小症。这些疾病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以外,与饮食、运动、睡眠以及基础疾病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梁黎主任说,这三类内分泌疾病,都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以性早熟为例,浙大儿院内分泌科2009年性早熟的门诊量为11493例,2010年为13300例,2011年的门诊量为13936例,2岁以下性早熟的就诊量2009年为537例,2010年为830例,2011年为993例。在门诊中,因矮小就诊的这几年门诊量和性早熟差不多,也逐年上升。

而儿童肥胖虽然排名第一,就诊人数却比性早熟和矮小症少。梁主任说,家长们往往对肥胖不是很重视,觉得胖一点不是什么大问题,除非胖到影响正常生活才会到医院就诊,而对于性早熟和矮小这两种情况,家长重视程度则高很多。

■性早熟

吃蛋白粉吃出了性早熟

5岁的小琳(化名)前不久到浙大儿院内分泌科就诊,乳房已经开始发育,检查确定小琳属于性早熟。

医生询问小琳的日常生活习惯,妈妈想起来,一年前,有人送了蛋白粉来,说这东西特别好,小孩吃可以增强抵抗力。她想着小孩子长身体,多吃点补品不是什么坏事,就给小琳吃了蛋白粉。

浙大儿院内分泌科董关萍主任医师说,像小琳这样因为吃保健品而引起性早熟的孩子,在门诊中极常见,而这其中,以吃蛋白粉的最多。这类保健品会引起激素分泌过多,孩子长期食用就会引起性早熟。另外,经常吃燕窝、膨化食品、饮料、洋快餐等而出现性早熟症状的孩子也很常见。

然而,像小琳这样性早熟,又能找到大致原因的并不多,在临床中,80%以上性早熟的女孩,找不到明确的病因,“遗传、环境、饮食、保健品、社会心理因素等都有可能是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如果过多接触一些不健康的视频、电视,也有可能引起性早熟,另外开灯睡觉也是不可取的,甚至连小夜灯都不能开。”董医生说。

两岁以下女孩乳房发育不少见

那可能是“小青春期”

在内分泌科的门诊中,这几年两岁以下就诊的孩子也多了起来,仅2011年就有近千例,而这些病例中,女孩子占绝大多数,病因多是乳房变大,紧张的父母生怕孩子是性早熟。事实上这些孩子往往是因为“小青春期”。

浙大儿院内分泌科梁黎主任说,婴儿出生后,体内很快就会建立起下丘脑-垂体-性腺的轴系,这个轴系会让垂体促性腺激素以及男孩子体内的雄性激素、女孩子体内的雌性激素明显升高。其原理跟青春期发育相似,所以叫做“小青春期”。在此期间,有一些小男孩会出现阴茎勃起、睾丸增大甚至一过性的粉刺,女孩子可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乳房发育,所谓比较明显,即从外面可以看到或者摸到。

“这种情况一般危害不是很大,确诊后注意观察就可以了,但是也有极少一部分会向真性性早熟转变,如果2岁以上增大的乳房还不消退,要复诊随访。”梁主任说。

男孩的小青春期一般是在半岁之前,女孩则大部分在一岁之前,有极少部分到两岁左右。

■矮小症

每天门诊 一半是希望孩子长高

梁主任一般半天的门诊规定是28个号子,常常加号到30多号,从早上一直看到下午一点多才能结束,而这些病人中,有一半是因为身高问题,其中有1/4的人其实仅仅是身高偏矮,跟家长担心的矮小症根本不搭边。

很多家长听说打生长激素就可以让孩子长得快一些,长得高一些,是不是真的。梁主任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身高偏矮是很正常的,即便是矮小症,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治疗。”

孩子的身高,往往跟父母的遗传很有关系。在门诊中,梁主任经常碰到这样的父母:母亲身高一米五几,父亲身高一米六出点头,却希望孩子长高到一米七五以上。“那基本是不可能的,父母身高都不高,孩子即便能比父母长得高,那也是有限的。”梁主任说。

那怎样才算是矮小症呢?梁主任提供了一张我国儿童身高百分位数标准值(见上图),处于百分位50(即图中的P50)左右的是正常身高,处于百分位97左右的是身材高大型,处于百分位3左右的,属于矮小症。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如果孩子年生长速率低于4-5厘米,那么就属于矮小症。

关于矮小症,梁主任还提醒家长,两周岁以内是孩子身高的第一个关键期,一定不能忽视,有些孩子周岁以内喝奶不好,常常拉肚子、呕吐,影响身高,这种损失是以后补都补不回来的。

■肥胖

肥胖从孕期开始就得防范

很多家长以为,肥胖是因为宝宝吃太多。董医生说,儿童肥胖,其实在妈妈肚子里已经打好了基础。在胎儿期第30周一直到出生一周岁,是脂肪细胞活跃增殖期,称“敏感期”。如果肥胖起病在这个时期,可引起脂肪细胞增多型肥胖,治疗困难且易复发。

所以说“奶胖”并非好事。而且,孕期就要注意科学营养饮食,特别是在孕后期,应避免增重过多,防止产出巨大儿;婴儿强调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时按婴儿实际需要进行适度喂养,生后4个月内避免喂固体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