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的康复情况超过预期,将会制定个体性方案

发布时间:2012-06-28 16:31:54 浏览量:1119

那个曾经命悬一线的妞妞

那个让无数人心疼的妞妞

已长得比大多数伢儿都壮实

昨天,两家医院公布了妞妞最新的体检结果,她康复情况良好

双手能完成各项常规动作,跑跳仍略显不稳

时光荏苒,2011年的7月2日距今已将近一年。

那本是一个平常的午后,两岁的妞妞却在那天迎来了她幼小生命的拐点——她从天而落,又因为“最美妈妈”吴菊萍的勇敢一接,开启了一场牵动全城的生命接力。

从那时起,躺在病床上的小不点,成了全杭州牵挂的孩子。在赞扬吴菊萍的人间大爱时,每个杭州人都曾在心中默念:妞妞加油。

时隔一年,昨天下午两点,出现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医学院的妞妞像一道阳光照亮了阴雨中的杭州。

我们的妞妞挂着甜甜的微笑,不时冒出一两句奶声奶气的无忌童言,逗得大家呵呵直乐。

6月25日和6月27日,妞妞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做了两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对身体的各项系统和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

已经三岁一个月的妞妞,康复情况究竟如何?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妞妞的康复情况超过预期,将会制定个体性方案

在昨天下午的“妞妞康复一周年”座谈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医生分别通报了妞妞的体检结果(见图)。

两家医院的体检结果基本一致:妞妞的智力水平和体格发育正常,在同龄同性别的小孩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妞妞受伤时,视力曾一度降到了0.04,连一颗巧克力糖都看不清。不过一年后的检查让人欣慰:妞妞的双眼视力恢复到了0.8,而头颅及颈髓磁共振检查虽然提示少量异常信号,但目前对神经功能无特殊影响,无需特殊处理。

至于左手和左脚,一直是妞妞出院后康复锻炼的主要内容,每天妞妞都会在家里特制的绳网上玩一场特殊的“攀爬赛”(本报6月12日A4版曾有报道)——她的左手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双手配合也能完成各项常规动作。检查中,为了证明自己的左手复原良好,妞妞还双手交叉,摆出了一个特别的Pose。脸颊上的笑还带着几分小得意。

不过左脚足下垂仍需要继续康复锻炼,现在妞妞在平地上可行走自如,但跑跳及上下楼梯时较同龄儿童会略显不稳。

“我们很惊喜地看到,妞妞的康复比预期的要好,一是因为小孩的再生能力强,二是妞妞出院后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康复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建民说。

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邵洁则建议,仍需对妞妞的语言、旋转、精细动作、社会情绪、手眼协调能力等进行更加精确的评估,制定个体性方案,继续康复治疗,同时定期复查。

换了两套连衣裙的妞妞,按下了自己的小手印

上午身体检查时,妞妞穿的是一身火红色的连衣裙,跑起来就像一个顽皮的小精灵。

一个中午不见,出现在座谈会现场的妞妞又走起了淑女风——一身蓝底花裙,牵着爸爸的手,清澈的眼神中略带羞涩。

可淑女的花裙藏不住活泼的天性。

浙大医学部主任、中科院院士段树民亲手将一套医疗器械的儿童玩具送给妞妞。妞妞拆开了礼物,小心翼翼地戴上了护士帽,还拿出听诊器、注射器扮演起了“小医生”。

“我是小医生。”妞妞让座谈会在场人员都忍俊不禁。

段树民说,妞妞能康复得这么好要感谢三个契机,一是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的一接,给妞妞赢得了生的希望;二是两家医院医疗专家的全力抢救和治疗;三是妞妞本人顽强的生命力和健壮的体格。

为了纪念这次重逢,两家医院还为妞妞准备了一份特殊礼物——6名参与救治的医生代表和实习医生代表,在一张宣纸上各自留下了手印,还特意按成了一个闭合的花环形状。中间的空白,自然是留给妞妞草绿色的小手印。

这个充满绿意和生机的小手印,既象征着妞妞顽强蓬勃的生命力,也代表了一份感恩之情。而曾经托起这个小生命的,正是其他六双手所代表的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

妞妞爸爸由衷地说:“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帮助,特别要感谢两家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全力治疗,感谢他们精湛的技术和付出的辛劳。”

去年7月2日,刚送进医院的妞妞深度昏迷

23天后,她唱着《小燕子》出院了

摸她头发捏她小手轻声唤她

23个日日夜夜

他们创造了生命奇迹

虽然时隔一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中心的张晨美主任还是清楚地记得那一天。

2011年7月2日,星期六,当时25个月大的妞妞从所住的白金海岸10楼坠下,被同住一幢楼的吴菊萍接了一下,滚落到草坪里,随后被紧急送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大家都说,这孩子怕是救不回来了:那时的妞妞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神志不清,全身多处骨折,肝脏、脾脏破裂,肺挫伤,脑损伤……严重的伤势让妞妞一度陷入深度昏迷。

23天后,大家惊喜地发现,妞妞不仅被救回来了,而且身体恢复得很好。当妞妞唱着儿歌“小燕子”出院时,没有人不感叹这生命的奇迹。

奇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夜以继日的抢救,事无巨细的护理,从心底散发出的爱和关怀,给了妞妞重生的机会。

那一晚,他们几乎没合过眼

妞妞入院当天,医生护士全部取消休假,全力投入抢救。医院成立了由副院长龚方戚亲自带队的专家组,组织医院各外科主任进行大会诊。

小儿外科专家和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全力救治,整整一晚上,他们几乎没有合过眼,守在妞妞的床边,时刻关注着孩子的病情变化。

重症监护室主任张晨美,全面了解妞妞的救治情况并第一时间参与制定了抢救方案。本来,他要到印尼参加学术会议,机票都已买好,但还是取消了行程,“没什么事比抢救这个小生命更重要了!”

医护人员轮班24小时监护,专家组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妞妞的病情,让大家的心都揪紧了。

我们摸她头发、捏她小手、轻声叫她,想唤醒这个昏迷的小姑娘

去年7月7日,妞妞撤下呼吸机,可以自主呼吸了。

7月12日,妞妞脑部功能逐渐康复,能开口叫妈妈了。

7月18日,妞妞神智基本恢复,冲泡好的奶粉大口大口喝光……

附属儿院重症监护室近40名护士,至少一半都曾护理过妞妞。

“我们每天要给她做清洁,头发弄干净,梳小辫,擦身体,所有的管子固定好,任何一根管子都不能滑脱,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不然可能会给她造成生命危险,或是影响预后。每两个小时翻一次身,翻身需要多人合作,每人看好几条管子,然后一起用力,必须保持身体在同一条直线,用力要均衡,身体每一处需要保护的地方都要保护到。”护士长楼晓芳,说起一年前的护理情形,仿佛就是眼前的事。

“妞妞没醒来时,护理特别小心,每个人当班时,都要对她做些催醒工作。”护士邱宾说,“比如摸摸头发,轻捏小手,轻声叫她名字。”重症监护室的医生护士只要有空,就会来到妞妞床边,像对待清醒的孩子那样和她打招呼、聊天。

23天全力抢救,抢回了这条可爱的小生命

每小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每两小时翻一次身,每两小时做一次导尿管夹管,每三小时吸一次痰,每四小时检查胃肠引流管,每天用5%的苏打溶液清洁口腔……妞妞的护理记录,每天都能写满两页纸。

整整23天夜以继日的全力抢救,妞妞从生死线上被拉了回来。

去年7月25日出院前,妞妞神智清醒,生命体征稳定,感染得到控制,重要脏器功能恢复,右侧肢体能运动自如,左侧肢体上下肢都能运动,并能在颈部撑托下坐起,视力也开始恢复。

“小燕子,穿花衣……”出院前,妞妞稚嫩的歌声见证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却又无比温暖美好的生命奇迹。

出院后,妞妞爸妈一直和张晨美保持着联系。重症监护中心的护士们也都在默默关心着这个小生命,每次听到妞妞的康复进展情况,都顿生自豪:这是我们一手护理过的妞妞呀,她可真棒!

今年2月,妞妞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进行检查和康复治疗,前后一共五次。

康复科主任周雪娟说:“第一次是做检查,后面几次是康复治疗。妞妞当时左手力量比较差、左脚走路时有点往外撇,我们就对她进行了负重训练、精细动作训练、对称性训练和姿态矫正。医生们也指导妞妞爸妈如何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

妞妞爸爸说,就是因为听了医生的指导,他后来在家里搭了一个木头架子,让妞妞爬上爬下,让孩子手脚功能得到了最大的恢复。

就在前几天,张晨美、楼晓芳等人,还到妞妞家看望了这个他们一直牵挂的小女孩,妞妞为大家跳舞唱歌,看着她转圈扭屁股,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从刚入院时的“大皮球”

到能蹦能跳的小精灵

他们同样功不可没

存活是奇迹,在浙二的康复治疗更是一场持久战

最美妈妈吴菊萍说,掌声更应该献给这些白衣天使们

本报记者 肖菁 陈伟利

本报通讯员 方序

昨天上午10点,妞妞到浙医二院复查,父母特意给她穿了条红裙子。

妞妞站在诊疗台上举手、抬脚、金鸡独立,微微翘着的手指像是在跳舞。

大家都笑了。

这个孩子,在过去的一年里,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欣慰和惊喜。

医生说,妞妞的恢复程度超过他们的预期。

还记得,去年7月25日,妞妞刚从浙江省儿童医院转院至浙医二院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时,就像个“大皮球”,小小的身体缠满了绷带。

可两个月后出院时,妞妞已经是能跑能跳的小机灵。后来,妞妞继续在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金色年华病区进行了一个月的康复治疗。

这是一场持久战,有众多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牵挂,妞妞一定能走得更稳。

浙二成立最高水平的救治小组,还帮妞妞制定康复暑假作业

妞妞到来后,医疗救治专家小组迅速成立,组长由王建安院长、张苏展书记担任,组员包括神经外科、康复科、神经内科、骨科、胸外科、普外科、感染科、营养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各科室资深专家。王建安说,当时的医疗团队,不仅代表了综合性外伤领域浙江的最高救治水平,在全国也处于顶尖位置。

针对妞妞的情况,医院的治疗方针很到位:第一,全身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第二,重点恢复妞妞的视力和肢体活动能力;第三,尽可能减少后遗症。

当时妞妞视力仅为0.04,左侧身体偏瘫。医疗小组成员之一的神经外科张建民主任说,妞妞当时肢体受伤情况用学术上的话叫“远端肌力0级”,通俗点说,就是左肢无法抬举,手指脚趾不会活动。

妞妞被安排在神经外科单间病房,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妞妞成了大家共同的牵挂。妞妞刚入院那会儿,王建安院长主持全院大会诊,多科室医师共同讨论治疗方案。这样的全院大会诊在妞妞入院的短短3天内便举行了多次。

医院还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个体化的系统、综合的康复方案,包括运动治疗、针刺、电针、穴位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中草药熏洗治疗等,每天从上午9点开始,按照每个治疗环节的时间合理安排,这也成了妞妞在浙二治疗期间的“暑假作业”。

妞妞放开父母的手蹒跚起步时,病房里欢呼了

在一系列治疗手段下,妞妞的点滴进步,都让医护人员倍感惊喜。每隔一天,医护人员都会拿着儿童视力表来到妞妞病床前让她指认,一天一个样,每次都有进展。视力恢复到能够辨认眼前的头发丝,手指到后来都能玩拣弹子的游戏。

救治过程中,省委省政府领导、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杨卫等都高度重视,时刻牵挂。

那一天,当妞妞终于放开父母和医生,蹒跚起步时,病房里爆发出一阵欢呼。

两个月后,妞妞出院,入院时的重伤员变成了能走能小跑、手可以握起来的小精灵。

昨天的复查结果令人欣喜。

是不是妞妞得到了格外优待?

王建安说,妞妞能够接受快速、准确的医疗救治服务,得益于浙医二院成熟的抢救机制和医护人员的艰辛付出,这样的救治历程,在浙医二院的病房里天天演绎,仅去年一年就成功救治了严重复合创伤病人1000余例。

吴菊萍说:“有了他们的努力,我那一接才有意义”

妞妞的身体恢复情况,一直是干妈吴菊萍最牵挂的事。昨天,听到妞妞的体检结果很不错,吴菊萍开心地笑了。

吴菊萍回忆起一年前的情景,“我被送进医院,只听说妞妞伤得很重,心里难过得不得了。后来,妞妞爸爸给我打电话说妞妞度过了危险期,能自己呼吸了,我才放心。再后来,我老公亲自去看了妞妞,拍回来好多照片,那天我特别开心,我知道至少这个孩子是被抢救回来了。但说实话,妞妞以后会怎么样,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我都不敢想。”

吴菊萍出院后跟妞妞爸妈见了面,他们总是会聊起当时抢救妞妞的情况,医院是多么重视,医生和护士是多么用心。“我想,妞妞是幸运的,从坠楼到抢救,一路都有爱保护着她。”

看着现在能走能跳、身体和智力发育都没有问题的妞妞,吴菊萍很是感慨:“当初,我根本没想到这孩子能恢复得这么好。人家都说我是什么最美妈妈,其实我只是做了那一刻我该做的事情。掌声更应该送给他们,如果没有医生护士的关心、细心和耐心,换不回这样的奇迹。有了他们的努力,我那一接才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