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学科团队专访
钱报记者 章咪佳 本报通讯员 马寅斐
国家级名医团队那些事
他或者她,心脏好比栗子,血管堪比发丝
小小新生命,体重只有几百克。但在医护人员的眼里——
隔着温箱发现了你的笑
就像发现了稀世珍宝
虽然规定的上班时间是早上八点,但才过七点半,朝南的大开间里已经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一边,医生们在工作台的电脑前翻看前一天的各种记录和化验结果,开出当天的医嘱;另一边,护士们在给孩子做晨间护理,测量生命体征。这个房间,有一个听上去让人不敢喘大气的名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在这样一个阳光和煦的深秋早晨,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屋子里,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一个素质过硬,技艺高超的团队——30多位医生中有两位博导,10位博士,70%都有海外教育培训背景。多项新技术如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高频振荡通气、体外膜肺技术等都是在国内首家开展,并组织了多项疾病诊疗指南的制定;他们是一个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团队——150余位医护,平均年龄32岁,创建了省级青年文明号;他们是一个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团队——不分昼夜细心呵护着最脆弱最无助的患者群体,节假日里常常加班加点奔波在全省各地转运重危病人。
特别的“托儿所”
小宝宝呼吸都要靠机器
这里的孩子,老天给他们在妈妈肚子里自我修炼的时间特别短,25周,30周……他们还没来得及学会基本的生存本领,就已经出世。
看着他们,真让人心疼。因为早产,他们的身体,一般只有足月孩子的一半大小。他们的心脏大概就大号糖炒栗子这么点大小,血管堪比头发丝,小小的胳膊跟医生的拇指差不多粗细。这么纤细脆弱的身体,却还要因为种种疾病而接受治疗,甚至手术……
所以这个“托儿所”的“老师”,都是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他们轻巧的身影,快速地穿梭于病房的每一个角落,仔细观察这些不会主动开口诉说的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波动。呼吸衰竭的孩子,必须即刻气管插管建立高级气道;休克的孩子,必须立即打开静脉通路进行补液、扩容;重症黄疸的孩子必须尽快交叉配血,准备血源,进行换血……他们最高兴的所见是:嘿,这个小家伙今天能开奶了,那个小家伙体重开始增长了,那个差不多可以出院了……
还没当爸爸
男医生细心赶超《爸爸去哪儿》
NICU的副主任马晓路医生告诉记者,儿保的这个“托儿所病区”,30多位医生中有6位男医生,其中3位还是80后。记者体验了一回早上的查房,发现新生儿科的男医生,真是绝世好爸的潜力股。
NICU有一个出生一周的小女孩,整个身子包裹在医院的粉红色小包被里,精致小巧的眉眼,粉嘟嘟的小脸,煞是好看,就喊她小美吧。小美胎龄33周,出生时只有1800克,因为患有胎粪性腹膜炎,小姑娘在出生后第二天,马上挨了刀,接受了一次外科手术。
当医生们都站着分析孩子病情、做记录时,男医生石巍慢慢走到保温箱边上,一边在聊病情,一边很自然地右手挤压了一些保温箱边上的消毒液,干洗了双手后,他打开保温箱的一个盖子,手伸进去,轻轻抚摸小美的四肢、身体。哭声就这么依依呀呀带点哼哼地停了下来。
“她特别希望大人能安抚她一下,博得安全感。”石巍看着小美温柔地笑着。
接下来再走到另外一个小病号边上,石巍医生也是一边和其他同事讨论病情,一面自然地把孩子抱起来,拍着,哄着,那神态,分明怀里的就是他自己的孩子。
对新生儿科的医生来说,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他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为新生的、经历痛苦的小朋友做这些事,但是在记者外人看来,这样一个场景,特别动人。
马晓路医生后来告诉记者,石巍10月初才刚刚结的婚。记者心里想,这些未来爸爸,遇到《爸爸去哪儿》这样的考验,自是不在话下。
在乐乐离开的那一刻
所有医生护士都忍不住落泪
做这个“托儿所”的守护神,有时候是心酸的。对新生儿科的医生们来说,他们每天在面对的是新生命在经受病痛折磨,甚至有可能死亡,自己时刻在经历情感上的挣扎。
去年,有一个叫乐乐的小朋友,27周早产,生出来只有800克,出生后因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先后经历了两场剖腹手术。术后一直需要呼吸机支持,并存在其他的早产儿并发症,远期预后很不乐观,医生多次给家长下达病危通知。最终,乐乐没能挺过来,在快2个月的时候,离开了大家。
在这两个月里,乐乐一直都是NICU的医生、护士照顾着,他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大家的心,在他身上,几乎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感情。
最终乐乐离开的时候,病房里在场的所有医生和护士都忍不住痛哭。
“这样的重症孩子离开的话,”马晓路医生现在说起来,眼睛里仍旧一下子盈满了泪,“孩子后事的处理,都是我们的团队一手料理的,我们会尽量满足家长的一些要求,让孩子少一些痛苦,让孩子走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同时也给家长最大的安慰。”
去年医院的文艺汇演上,团队表演的节目是诗朗诵,那首诗歌,是马晓路医生专门写给乐乐的,叫做《宝贝,别怕》——
通往天堂的路,有点儿黑,有点儿冷;
宝贝,别怕,
让叔叔阿姨牵着你的小手,
送你一程……
天堂里,有潺潺的小溪,啾啾的鸟鸣,
天堂里,有明媚的阳光,有遍地的鲜花,
天堂里,你不再打针吃药,不再疼痛害怕,
天堂里,你可以唱歌跳舞,尽情玩耍……
如果有来生,
你定是个健康活泼,聪明伶俐的孩子,
记住,这是我们今生的约定
马晓路说,科室里的女孩子,都爱舞文弄墨,写诗作画,创作激情充沛,产量也高。
马晓路找出来几首同事写的诗歌,记者一首首读过去:
2013年3月,罗芳
《天使的微笑》
孩子,在这小小的年龄里
经历着生命的最初之痛
经过无数的关切目光注视
经过无数的温暖双手呵护
苍灰的小脸上浮肿退却
无力的肢体变得滋润
紧缩的眉头开始舒展
你,无声一笑
你,宛然一笑
……我一遍又一遍驻留于你的身旁
隔着温箱发现了你的笑
就像发现了稀世珍宝
2013年5月,程晓英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推开虚掩的生命之门
在泪眼婆娑中读懂的是谁人的忧伤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
天堂里的玲珑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