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川崎病:症状与感冒相似不及时治疗可能留下心血管后遗症

发布时间:2013-04-24 09:05:22 浏览量:1020

  发烧伴有皮疹、口足发红等要小心

  商报讯(记者祝洁炜 通讯员王雪飞)春天是小孩感冒的高发季节,普通的感冒发烧家长不用担心,但如果发烧持续三天以上,还伴有皮疹、口足发红等症状,家长就要提防是不是川崎病了。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大儿院副院长龚方戚说,春天也是川崎病的高发季节,浙大儿院每年接诊这类患者三四百例,最近几乎每天都有。他提醒,川崎病及时治疗很重要,否则可能会留下心血管方面的后遗症。

  川崎病很容易被误诊

  前些天,龚方戚刚被杭州一家省级医院邀请去参加会诊。患者17岁,反复发烧有一个多月了,找不到原因,发烧时间长了,身体还出现其他方面的不适,胸痛,一检查,心肌缺血,心电图发生异常改变,此外,心脏上还长出了巨大冠状动脉瘤。因为患者身上出现了比较轻微的皮疹,医生考虑可能是川崎病,就邀请龚方戚去看看。最终,结合发病史和临床表现,这名患者被确诊为川崎病。

  龚方戚说,川崎病在两三岁幼儿中最为多见,在一岁以下的婴儿和十多岁的大孩子中很少见,所以这个患者才会辗转多时才得到确诊。不过,由于川崎病的特殊性,浙大儿院经常会碰到不少川崎病患者被基层医院误诊为其他疾病。

  比如,有个小患儿,因为发烧、肚子痛,被当地医院诊断为阑尾炎,需要动手术。家长很紧张,特地送到浙大儿院来做手术。结果医生一检查,发现不是阑尾炎而是川崎病,在打了丙种球蛋白后,原先的症状就陆续消失了。

  医生多靠临床症状诊断

  川崎病最早由日本的川崎医生在1961年提出,并于1967年正式报告。它高发于春季,在秋季也有一个发病小高峰。尽管人类发现这个疾病已有40多年,但在临床上,诊断这个毛病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龚方戚解释,到目前为止,这个毛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临床上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检查手段,医生一般会检查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但也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目前医生通常只能从临床症状上来进行诊断。”

  川崎病有几大典型表现,如发热、眼睛发红、手足红肿脱皮、口唇皲裂和杨梅舌、皮肤出现红疹、颈淋巴结肿大等,如果孩子除了发热之外,还伴有这些症状,家长就要多长个心眼,考虑是不是川崎病,带孩子去儿童专科医院看看。

  事实上,川崎病是一种综合征,症状涉及全身,因此,除了表面上的一些症状,有些患儿还会出现腹痛、呕吐、腹泻、胆囊水肿、轻度黄疸等,经常被误认为是肝炎、阑尾炎等。

  发病后5-7天是治疗最佳时间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炎,有些患儿即便不治疗也能自愈,可是,大约有20%的患儿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引发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目前,川崎病已经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头号杀手,严重的可能引发心肌梗塞导致死亡。”龚方戚说。

  要想避免出现心血管方面的后遗症,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现在认为,发病后5-7天是治疗最佳时间,千万不要超过10天。因为一旦超过10天,心血管方面的损害就可能已经发生。目前,治疗川崎病的最佳治疗办法是使用丙种球蛋白,但龚方戚发现,大约有20%的患儿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需要用激素治疗。“这预示着这20%的患儿病情比较重,出现心血管后遗症的可能性也更高,需要更密切的观察。”

  龚方戚说,经过治疗,即便患儿表面上的症状消失了,但心血管的损伤可能继续在发生,因此,家长要遵从医生的嘱咐,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