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 医院门诊量猛增
心梗脑梗腹泻发烧尿结石高热惊厥等疾病高发
商报讯 (记者 祝洁炜 李如艳 通讯员 楼建丽 王雪飞 黄春燕 徐尤佳)
进入7月,杭州的天气一次次向人们证明,身为中国新三大火炉名副其实。上周四,杭州的气温曾一度达到39.4℃,不过,上周末的台风“苏力”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凉爽,但本周高温天气将重现。
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这在医学界已经得到了证明。
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28℃。在33℃的环境中连续工作两三个小时,汗腺开始启动。身体开始报警的温度是36℃。38℃时,人体的多个脏器将参与降温活动。39℃是个危险的数字。这时,人体的汗腺濒临衰竭。尽管汗腺疲于奔命地工作,但可能会无能为力,很容易出现心脏病猝发的危险……
显然,眼下的温度已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从医院的门诊数字上可以体现。昨天,记者从杭州各大医院了解到,最近,医院的门诊量猛增,心梗、脑梗、腹泻、发烧、尿结石、高热惊厥等疾病都处于高发态势。
天气炎热心血管疾病高发
昨天下午,傅先生躺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血管科的病床上,一旁,他的妻子一边给他喂水,一边感叹,幸亏医生技术好,才捡回了一条命。
今年57岁的傅先生体重高达90公斤,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还每天抽烟三、四包,心血管疾病的各种高危因素,他基本上都占全了。此前,他一直靠吃药控制血压。前几天,药刚好吃完了,天气又热,他不高兴出去买,就停了几天药。
上周六,他突然感觉一阵阵胸闷,以为是天气热中暑了,丝毫未想到这可能是心肌梗塞的症状,直到12个小时之后,胸闷症状越来越厉害,才被家人送去医院急诊。所幸,经过急诊抢救,在装入一个支架后,傅先生转危为安。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主任医师李雄说,其实,夏天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天气一热,气温一高,人体会出现很多生理上的变化,比如,有些人出汗多,喝水却少,血液会变得更为浓缩,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很容易发生血栓,出现心梗、脑梗。
而且天气一热,人容易出现烦躁情绪,交感神经变得兴奋,这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比如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心跳不稳、血管斑块破裂,从而引发心血管意外。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出现胸闷、胸痛等心血管病症状时,会像傅先生这样,误认为是夏天天气闷热引发的不适,延误就诊时间。
预防高温天气的心血管意外,李雄主任建议,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清淡,戒烟限酒,保证睡眠,情绪稳定,活动适量,推荐游泳、走路这类较温和的运动方式;其次,坚持正规、正确的治疗方式。另外,还要警惕头昏、胸闷、胸痛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早期信号。
头昏、乏力、关节痛、肌肉痛 发热门诊里都是空调吹坏的人
进入7月高温天气,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持续走高。记者走访杭州市中医院发热门诊,通过住院医师了解到,最近两周来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病人平均每天都有三四十人,比6月份明显增加。
感染科住院医师庄锦娟昨天刚好轮到值班,从傍晚5点半到晚上9点半这四个小时内,病人一个接着一个,小庄连上个厕所都没有时间,一杯水放在桌子上动都没有动。
来就诊的病人多为发热、头晕、头痛、四肢乏力,一问,十个里五六个都是空调吹坏的。其中一个小伙子,26岁,前一晚画图画得太累,直接在桌子上睡着了。一觉醒来,鼻子塞牢,喉咙疼痛,一量体温,已经38.5℃了。
庄锦娟说,感冒发热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夏季人们出入空调房间,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室内通风不畅所造成的。医生建议体温38°以上的患者来院就诊,病人就诊时最好了解导致发热的原因,以便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高热患者在就诊前可用冰毛巾在额头、腋下、腹股沟冷敷降温。
烧烤加冰啤酒最易闹肚子 腹泻病人夜里扎堆
“好汉扛不了三泡稀”,刘先生因吃了一顿路边烧烤加上两瓶冰啤酒,爽了嘴巴苦了肠胃,腹泻6次致脱水,凌晨终因难忍折磨被120急救车送往杭州市中医院。这段时间,随着夏季夜排档的火热,各大医院的肠道门诊量也有明显上升。
刘先生体壮如牛,没想到这位壮汉竟然被两瓶冰啤酒和一堆海鲜烧烤“放倒”。“肯定是那些小龙虾不新鲜。”刘先生打着点滴回忆说,晚上下班回家肚子饿,看见路边烧烤摊,一时嘴巴馋,就叫了半打扇贝,一盘小龙虾,外加两瓶冰啤酒。
冰啤酒一口气喝下肚,刘先生才开始咂嘴,但是晚上11点开始,肚子里开始咕噜咕噜响,肠子像是打结了似的疼。
杭州市中医院肠道门诊的刘军民医师说,每年的七八月份都是肠道疾病的高峰期,今年的门诊量与往年相比还算是平稳,但每天也有二三十人。
夏季肠道疾病的原因有三个,主要是天气炎热,许多市民喜欢吃烧烤、喝扎啤,很多市民生冷不忌,或本身有慢性肠道疾病,很容易出现腹泻;其次是吹空调过度、贪吃冷饮,易发生肠道疾病;另外,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也是原因之一。“如果说年轻人的毛病都是夜宵吃出来的,那么老年人的急性胃肠炎都是因为剩菜剩饭。”
刘医师提醒市民,吃剩的食物即使放在冰箱内,时间也不能过长,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避免病从口入。
小便呈黄色提醒你要喝水了 专家建议夏天少喝饮料多喝水
一入夏,得泌尿结石的人就多起来,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为20岁至45岁的男士,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诸靖宇总结了这些病人的特点:汗出得多、尿出得少,白水喝得少、饮料喝得多。
28岁的小应很喜欢运动,每次外出打球、爬山等肯定要带上一瓶饮料,或者运动完后就在附近买饮料喝,自从天热后喝饮料的量就更大了。上周末他在和朋友打羽毛球时,突然整个人缩成一团,痛得直在地上打滚。一帮朋友马上开车把他送到市三医院急诊室,B超一查,结石堵牢,引起痉挛了。
诸靖宇主任有个习惯,在接诊结石病人时会追问一句,是否经常喝饮料。他发现,半数以上的结石患者都喜欢喝饮料,他们结石成分中的磷酸钙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他提醒,夏天天热,少喝饮料、多喝水、多排尿是预防尿结石最直接的方法。人每天液体的摄入量应保持在2500~3000毫升以上,如果用普通的矿泉水瓶为标准的话,需要5~6瓶。即使你不口渴,当你看到自己小便颜色是深黄色了,那就说明你的身体已经出现了缺水,要赶快补水了。
预防高热惊厥 孩子发烧要及时吃退烧药
大夏天,除了老年人,身体虚弱、抵抗能力差的儿童也是疾病的高发人群。进入七月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每天的门诊量都超过7000人次,除了择期看病的孩子,有相当部分与气温升高、疾病多发有关。浙大儿院的医生说,天气热了,出现高热惊厥的孩子多了,吃不下饭的孩子也多了。
这几天,浙大儿院急诊科每天都要接诊10个-20个出现高热惊厥的患儿。这种病发作时非常恐怖,孩子没有意识,全身痉挛,可能只有几秒钟,也可能长达几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
医院的汪医生说,高热惊厥一般由呼吸道感染、扁桃体感染等急性感染引起,患儿的体温会突然飙升至39℃以上。尽管这种毛病一年四季都有,但夏天最多,因为天气热会加重病情。惊厥发生时,家长要赶紧按压孩子的人中,让他尽快醒过来,事后立即送医院。
预防高热惊厥很重要。一旦孩子出现感冒、咳嗽症状,并略有发烧,家长就要及时咨询医生,服用儿童用的退烧药。尤其是父母小时候有高热惊厥史的,尤其要当心,因为这个毛病有明显的家族史。而且,这种病容易复发,一旦得过,父母在夏天要格外警惕,防止孩子受凉。
天气太热,很多大人都感觉没胃口,出现“疰夏”的症状。在浙大儿院,带孩子来看胃口差的家长不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吴芳说,最近,她每天能碰到十几例因为胃口差来就诊的孩子,“有的是突然之间胃口变差,有些则是长期胃口就不好,天气一热,情况就更严重了。”
吴医生提醒家长,夏天的饮食,爸爸妈妈一定要把好关。少给孩子吃冰冷刺激的食物,这些食物会让胃肠黏膜受损,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影响食欲。可以适当让孩子吃点带酸味的食物,脾虚的孩子可以吃点米仁、莲子、红枣、山药等健脾食物。如果孩子胃口不好持续一两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需要带孩子上医院检查,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