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儿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年初见成效
2013年在省政府的要求下,浙大儿院与永康市妇幼保健院、衢州市妇保院、宁海妇保院开展医疗资源下沉专科托管协作办医,三家医院正式挂牌成为该院分院。协作以来,该院整合医疗资源优势,选派骨干医护人员“驻扎”基层,为基层医院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让当地百姓得到更优质、便捷、安全医疗服务。一年来,托管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科研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均得到显著提高。
建立一套“接地气”的托管理念。托管期间,该院共选派18名副高以上学科带头人和医护骨干下沉基层服务,专家来自消化科、呼吸科、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儿科护理等专业。专家们经过调研,提出了“一个关键(狠抓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两个注重(注重安全优质医疗、注重年轻医生的培养)的理念并付诸实施。他们全面参与科室管理,定期召开科务会,逐步制定与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各项操作流程,严格科室考核标准;以规范三级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为突破口,开展医疗安全隐患排查,关注重点病人,强调责任制,狠抓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通过讲课、有针对性的病案分析等方式督促年轻医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专家们扎实工作,每周定期门诊、全程参与查房、病例讨论,全程指导危重症患儿的抢救治疗工作,让基层患儿便捷地享受省级医疗服务,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一年来,仅永康市妇保院就陆续收到11面锦旗,26封感谢信。
推出提升业务的三大举措。根据当地儿科人才梯队建设不足、亚专科少、危重疑难杂症救治低、儿科学科发展较缓慢的实际情况,多举措改善、提高当地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主持开展了二十余次儿科专题学术讲座;在三地内举办3期省、市级继教项目,院长杜立中教授、副院长龚方戚教授和傅君芬教授等亲自授课,掀起了当地儿科诊疗学习热潮。二是加强学科建设。协助分院建立亚专科,现三分院儿科学趋于专科化发展,仅永康市妇保院就组建了新生儿、儿童急救、消化、神经内分泌、呼吸五个学组;衢州市妇幼保健院也新设了儿科夜急诊。成功开展了新生儿脐动静脉插管、换血疗法、13C呼气检测等二十余项新技术项目。同时,在专家的帮助下,当地危重症病人的诊治及急救能力得到提高,百余名重症肺炎、肺出血、消化道大出血、900克极低体重儿、儿童意外伤害、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症患儿均获得了及时、有效的抢救。三是加强业务指导。每月开展一次急救模拟演练,案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考验了医务人员的专业功底,又锻炼了全院协作应变能力。护士团队开展了护理业务学习、教学查房、护理三级查房150余次,并结合临床实际和学员的需求,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小讲课和操作训练。同时,积极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对部分危重疑难杂症和特别专科的病人,做到“无缝对接”。
凸显学术氛围的四个亮点。一是科研结对子。针对分院科研力量较薄弱、氛围不足情况,下沉专家采用结对子、导师制的方式进行了点对点的科研帮扶指导,很多医护人员走出了科研的第一步,共协助分院完成科研论文24篇,打破永康市妇保院科研数量记录,并协助分院成功申报市级科研项目6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的项目1项。二是读书报告会:督促指导分院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通过查阅文献、做幻灯、讲课等练习,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三是微信群学习诊疗指南。孙伟、袁天明等专家整理了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发到儿科医生微信群上供大家学习,引导大家对疾病进行规范化的诊治。四是首次在金华地区开展小儿纤支镜技术。通过选送医生和护士去总院进修,以及专题讲课、手把手地教导等形式,分院医生掌握了小儿纤支镜的检查技术,这在整个金华地区儿科界是个突破。
目前,三地分院儿科建设有了持续发展,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仅永康医院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儿科门诊和住院人次分别上升14.2%和17.9%。分院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已逐步建设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当地及其周边区域医疗服务示范中心。浙大儿院医疗下沉工作收到良好效益,社会满意度、美誉度大幅度提升,受到了省市级新闻媒体的多次专题报道,赢得了当地医疗机构和老百姓的高度评价。
杜立中院长授课
陈正副主任医师指导科内查房
当地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