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呼吸科首次应用呼吸内镜介入技术治疗声门下狭窄

发布时间:2014-06-20 17:03:22 浏览量:2114

近日,我院呼吸科与麻醉科、PICU合作,首次应用呼吸内镜介入技术,成功救治一名声门下狭窄患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接受此次手术的患儿出生才2个月,已因“重症肺炎、气喘”辗转于多家医院诊治却病情反复,半个月前来我院就诊,经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儿肺部感染征象好转,但是喉鸣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和体征始终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呼吸科经床边内窥镜和气道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患儿声门下膜样狭窄,仅声门右后方有一小孔可供通气,即使外径为2.8mm支气管镜都不能通过该管腔。此类患儿必须扩开气道才能解决气道梗阻问题,按传统治疗方法,首先要进行气管切开以保持通气,再行手术治疗声门下的狭窄。因传统手术复发率高、需要等瘢痕稳定后才能拔除气管切开套管等特点,导致患儿需要长期维持气管切开状态。气管切开后患儿无法正常发声、排痰,因此需要24小时不间断护理,这对患儿、患儿家庭及医护人员无疑都是严峻的挑战。

为了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及其家庭生活质量,我院呼吸科经反复讨论,最终决定采用呼吸内镜介入技术治疗该患儿。在告知家长病情及手术方案、术中、术后风险,并征得其同意后,我院呼吸科与麻醉科密切配合,于全麻下先用电凝术切除增生组织扩大气道,对基底部组织使用冷冻术局部处理,避免肉芽形成。患儿术后入PICU监护,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喉鸣、气急等症状完全消失,术后第二天转回呼吸科病房,术后第四天,患儿病情稳定并顺利出院。

呼吸内镜进入气道,可以对呼吸道病变进行直观、动态的观察,既往不明原因的反复咳嗽、气喘、咯血、肺部阴影、肺不张及先天性气道发育畸形、气管支气管异物等都可明确诊断,现呼吸内镜已成为儿科呼吸疾病,特别是重症和疑难症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各方面技术进展,如激光、电凝、冷冻、支架等介入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支气管镜术已发展成为“气管镜介入肺脏病学”。目前,我院呼吸科是全国儿童支气管镜协作组副组长单位,拥有呼吸内镜下冷冻治疗仪、高频电治疗仪、钬激光治疗仪等多种介入手术设备,每年开展支气管镜手术1200例以上并接受省内省外20名以上呼吸专科及小儿支气管镜医生来院进修学习,目前我院该领域的总体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