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稳步迈进,我院争创国家重点学科工作圆满成功

发布时间:2007-11-20 15:04:15 浏览量:1345

9月初,国家教育部下文公布了第三批通过考核评估的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教育部关于公布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07】4号文件)),其中浙江大学“儿科学”赫然在列,这意味着我院儿科学重点学科创建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浙大“儿科学”正式迈入了国家重点学科行列。喜讯传来,全院上下一片振奋,每一位职工无不为此欢呼和感动,多年来寄托在所有儿院人心中的梦想和夙愿终于成为现实。

我院重点学科创建工作的成功,是给予我们在本学科领域内的最充分肯定和认可,有力地证明了医院的学科发展速度和总体力量,是医院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科教水平和人才队伍水准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标志着我们向建设一流儿童医院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必将成为医院建设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国家重点学科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系统和浩大的工程,它的完成需要大量时间、人力和物质的支持,考核评估只是一朝一夕之事,但在这个成果的背后,却倾注了医院历代领导、职工的心血和努力,是无数儿院工作者同心协力,几十年如一日不懈努力和奋发图强的结晶。

我院学科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创建的原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附属医院儿科;1951年浙江省立妇幼保健院成立后,学科在首任院长厉矞华教授的带领下开始成长,经过医院数代人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逐渐发展壮大。1981年,学科被批准为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2000年先后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扶植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今年最终成为了国家重点学科。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科在专业研究、人才梯队、技术平台、学术成果各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建立合适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向是学科建设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通过优势整合与特色探索,学科逐渐积聚了较为雄厚的专业技术力量和较高的专业研究水平,其中新生儿专业、小儿胃肠病专业、小儿血液肿瘤专业、小儿心血管专业、儿童保健专业均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地位,并围绕儿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形成了以新生儿危重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小儿胃肠道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小儿血液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环境、营养、遗传与儿童健康的综合研究五个稳定的主要特色发展方向。

新生儿专业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属于国内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学科之一,专业与国际水平接轨开展多种诊治技术,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专业在国内最早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及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症实施正规治疗,并率先采用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专业拥有的新生儿监护中心(NICU)是美国HOPE基金会在华的首个建设项目,乃全国最早、最规范的NICU之一,能承担各种危重新生儿的救护、治疗、转运业务,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达90%以上,一直以来该中心都是省内和国内新生儿重症监护的重要培训基地。新生儿专业现为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在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和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及实验研究、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研究、新生儿(早产儿)脑损伤的实验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特色和水平。

1977年,医院成立了国内最早的小儿消化专业,并在国内儿科领域率先建立了胃肠内窥镜检查和胃肠动力检查体系,开展小儿消化内镜诊断和内镜下介入治疗,同时向全国推广小儿消化内镜的应用,建立了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体系和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我国小儿胃肠病的诊治及小儿消化学科的整体水平。目前,专业拥有专科病房、专科门诊、肝炎门诊、消化实验室、消化内镜室、胃肠动力室为一体,围绕小儿胃肠疾病的内镜诊治研究、小儿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基础研究等方向开展了一系列的重大技术项目,总体治疗水平和研究水平领先全国。

小儿心血管专业最早成立于1970年,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先心病介入治疗,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专业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小儿肺动脉高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性小儿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行列,能全面开展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和复杂畸形的高难度矫治手术,最低手术体重1020克,最小手术年龄1天。现专业年行先心体外手术700余例,手术总成功率达98%;年心内介入治疗量已超300例。

成立于1972年的小儿血液及肿瘤专业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攻白血病、淋巴瘤等小儿常见血液恶性肿瘤疾病的单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集临床、科研、教学的有机整体。作为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专业采用国际先进的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进行白血病治疗,自行研制抗白血病单克隆抗体(其中20种纳入国际CD命名),开展血液肿瘤的抗体分子靶向治疗研究,总体治疗水平和研究水平达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儿童保健专业创建于1977年,属省医学重点学科,三十多年来专业始终坚持“保健与临床、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时刻关注儿童生长健康的热点问题,在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基础及临床研究、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系列研究、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研究、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缺乏对婴幼儿行为发育影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偏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目前专业建立的以省为集中筛查单位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随访网络为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成功模式和样板。专业还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开展多项大规模的儿童保健流行病学调查,为儿童医疗与保健决策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料。近年来,专业在院长赵正言教授的带领下积极扩大国际合作,先后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人口基金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不断向纵深拓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儿科学学科建设而言,强有力的科研支撑是取得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把握学科前沿信息,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动态,才能使学科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直以来,结合学科发展特点,医院采取了一系列科研扶持政策,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对科研工作给予支持,积极创造开放、流动、灵活、多维的科研学术氛围。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学科在儿科临床、基础科研课题、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六年来,学科共申请到各类纵向及横向课题437项,经费总额达1712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6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4项(其中重大2项,重点7项)、厅局级项目187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其中NIH基金1项)。获得科技奖励33项,其中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申请国家专利7项,获得授权2项。六年来在国内外各级专业杂志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61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9篇,在中华级杂志发表文章552篇;出版专著10余部,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儿科学》4部(其中《儿科学》八年制教材为副主编)。2005年医院创办了我国儿科学领域中唯一的全英文国际性学术期刊——《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为国际间儿科学术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 

人才是发展的源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为学科的全面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在医院学科发展初期,正是通过厉矞华教授、洪文澜教授、叶瑞云教授等一批享誉全国的老一辈儿科学专家的艰苦创业,为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和优良的传统。作为卫生部儿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和浙江省儿科学临床教育基地,医院儿科学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医学人才,成为我国儿科领域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赵正言教授的带领下,医院始终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实施人才重点培养与合理引进,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协作,实施“双百计划”、“新星计划”等一系列人才扶持、鼓励、优惠政策,逐渐培养了一批兼具教学、科研、医疗综合能力并具有创新意识、年富力强的学术队伍,在各专业方向都形成了年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成熟的学术梯队。学科点现拥有在编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5名,6年来共培养博士生22名、硕士40名;目前,学科还拥有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名、全国新生儿学组组长1名、全国小儿消化学组组长1名、中华儿童保健学会新生儿筛查学组组长1名,全国儿科内分泌代谢学组副组长1名。

学科力量的壮大进一步促进了医院的发展,作为浙江省儿童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中心,在强大的专业优势带动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为广大儿童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信任和高度赞誉。近几年来,随着学科实力的增强,医院也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拥有20个病区,开放床位850张,全院近1200名职工;医院年门诊量近120万人次,年接收住院患儿达3万人次;年手术量逾12000台。医院同时还是浙江省新生儿疾病防治中心、浙江省小儿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浙江省基因诊断中心和浙江省听力筛查管理中心所在地,综合实力在全国儿童医院中名列前茅。

在此次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中,浙江大学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有14个一级学科和21个二级学科通过评审,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不仅数量上有显著的增加,而且学科覆盖面更广,布局更趋合理。正是学校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学科优势,为儿科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国家重点学科的创建工作暂时暂时告一个段落,但是学科的发展之路依然漫长,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我们将按照教育部和浙江大学的要求,认真、科学地制定国家重点学科(2007-2010)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继续秉承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不断努力,争取早日实现一流儿童医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