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行第六期中美卓越专科培训
2024年4月17日上午7点-8点30分,浙大儿院与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BCH)联合开展的第六期“卓越专科”教育培训项目—肿瘤篇于线上顺利举行。本次培训的主题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物功能不良的处理”,由BCH的血液肿瘤移植项目主任Leslie Lehmann教授进行授课。这是我院与BCH联合开展的中美卓越专科培训的第六期,也是首期血液/肿瘤专科培训课程,血液/肿瘤培训课程总共有10期。我院血液肿瘤科汤永民教授、徐晓军主任及肿瘤外科主任、院长助理王金湖携团队参加该培训课程。
首先,浙大儿院傅君芬院长为肿瘤篇的首次培训致辞。傅院长简要回顾了我院与BCH开展卓越专科培训-遗传代谢内分泌篇的收获和学习体会,感谢BCH的专家为浙大儿院各专科量身定制培训课程,相信两院专家通过远程国际MDT与线上卓越专科培训形式,强强联合能更好地攻克一个个儿科诊治难题,加快儿科医学的高质量发展。
接着,由我院血液科陈园园副主任医师分享了一例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病例:12岁女童确诊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供者来源为同胞哥哥,移植术后79天血小板才植活。在病例汇报的最后,汇报者提出本次培训的两大问题:如何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物功能不良(Poor graft function, PGF)?PGF的处理?
随后,Lehmann教授从PGF定义、经典“种子-土壤/气候-虫子”理论模型起讲,详细介绍了PGF可能的原因:DNA病毒感染、移植预处理药物副作用、抗感染药物的影响、供者干细胞的种类数量及质量、骨髓微环境中的铁负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物嵌合度(STR),等。针对以上的原因,可采用PCR、GVHD因子检测、STR检测、外周血及骨穿项目,动态监测PGF。针对PGF的相关原因,可从抗感染、免疫抑制剂的调整、去甲基化药物例如地西他滨等方面进行处理。针对本例的移植后血小板减少情况,可以选择特比澳皮下注射(TPO)、泊帕类药物口服、间充质干细胞输注(MSCs)、地西他滨乃至美罗华单抗治疗。
最后,双方就病例中的相关疑难部分展开讨论。我院血液科汤永民教授提出疑问:美罗华作为靶向CD20的单抗,已知能够改变移植术受者B细胞的功能,但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多例患儿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也受到了明显影响,不知BCH在移植过程中是否遇见过类似临床情况,考虑何种机制?Lehmann教授表示,美罗华主要影响体液免疫,有可能会影响到细胞免疫,相关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定论。
徐晓军主任表示:地西他滨既往可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但并未大规模用于治疗移植术后的血小板减少症,本例患儿使用地西他滨治疗后效果明显,血小板计数当前已恢复正常,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Lehmann教授认为,地西他滨作为一种经典的去甲基化药物,既往多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它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体内的免疫状态。目前国际上对于使用地西他滨治疗PGF尚无大规模报道,相关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陈园园医师针对受者NK细胞嵌合度与血小板减少时间线相吻合提出问题,Lehmann教授认为这个方向值得进一步追踪研究,毕竟STR的全面开展距今只有五年,建议血液科的年青医生们密切关注相关进展。
汤永民教授在讨论总结中表示,医院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国际交流平台,年青医生们要高效利用这些宝贵的培训资源,针对每次的培训主题进行充分的准备,积极提问、开展有效讨论。学员们纷纷表示,大家会珍惜这样的与国际知名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与国际交流能力。
最后,王金湖院长助理发表简洁讲话,感谢Lehmann教授的精彩讲座,Lehmann教授线上参加我院国际MDT和卓越专科培训的讨论已达十余次,希望能尽快有机会在中国杭州见到Lehmann教授,邀请Lehmann教授来我院访问参观、参加国际会议、指导我院莫干山院区的癌症中心的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