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专业
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新生儿专业于1964年独立设置病区,1983年与美国HOPE基金会合作,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生儿监护中心(NICU)。1996年医院正式成立新生儿科,1998年,新生儿科被卫生厅确定为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2011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被浙江省卫生厅定为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2019年医院正式成立新生儿诊治中心。本中心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主任医师13名,副主任医师12名,中级职称20名,其中博士学位17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科室还拥有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专业护理人员142人。目前新生儿科总床位250张,年收治新生儿8000余例,包括危重新生儿2500余例,超低/极低体重儿的救治存活率达90%以上。
目前共设4个病区:NICU、2个新生儿内科病区和新生儿外科病区,其中NICU病区共有床位60张,是国内最早、最规范的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之一,对各种危重症新生儿疾病及先天缺陷的诊治等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科对各种高难度危重病人如各类严重呼吸衰竭、重症肺透明膜病、持续肺动脉高压、严重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重症感染、各种严重脏器畸形等危重症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及良好治疗效果。病区配备各种高档常频及高频呼吸机,开展各种呼吸支持技术、一氧化氮吸入疗法、连续肾脏替代(CRRT)及体外膜肺支持(ECMO)等,以及开展呼吸功能监测,有创血压监测,床边B超监测(早产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心功能监测),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测,亚低温治疗及神经重症单元监护、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各种疑难罕见病的基因诊断技术等。近年来牵头开展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多中心研究和我国超低出生体重儿现状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国内最早开展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VAV)技术治疗早产儿RDS;2015年ECMO技术应用上刷新了国内膈疝术前应用ECMO和新生儿ECMO转运的记录;2016年国内首家开展无创高频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近年来牵头修订全国性指南多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专家共识(主持)、新生儿机械通气指南(共同主持)、新生儿PPHN临床诊治指南(主持)、新生儿败血症诊治专家共识(共同主持)和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管理专家共识(主持)等。年均救治超低出生体重近百例,存活率达80%以上,最小存活胎龄24周,最小存活出生体重550g。国内率先开展新生儿室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DA导管支架置入至婴儿后期行室半矫治镶嵌治疗策略;2015年开展床旁PDA结扎术、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B-T分流术、主动脉缩窄成形术等;2016年开展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第一期Norwood手术;率先开展极低体重儿腹腔镜手术;综合管理NEC术后短肠综合征,其中一例无肠儿在营养支持下存活至2岁,获肠移植机会,该无肠儿长期TPN技术国内领先。2014年研究成果“危重新生儿综合救治技术的临床基础研究及推广应用”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获宋庆龄儿科医学奖,2016年获全国第一届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表明该成果得到全国妇幼卫生事业同行的肯定。
本学科综合实力目前在国内处较领先的水平,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具有重要学术地位,本专科先后拥有洪文澜、孙眉月等一批享誉全国的著名专家,近年来以杜立中、俞惠民等为代表的学科带头人也承担起了学科建设的重任,培养出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在国内新生儿科学界占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学科队伍。老一辈新生儿学专家洪文澜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全国新生儿学组组长(1993-1997),学术带头人杜立中教授在2002-2007任副组长,自2007-2019年连续3届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组长,是我国著名的新生儿学专家、浙江省NICU的创始人之一,并引领全国新生儿学界开展了多项有关新生儿疾病的临床诊治常规的制定、修改和多中心临床研究等,为我国新生儿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在新生儿危重症尤其是呼吸衰竭、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多篇论文发表在包括J Hypertension, J Mol Endocrinol, Hypertension Res等高影响因子刊物,2014年获“中国儿科医师奖”;研究成果获 “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宋庆龄儿科学奖”等。本中心拥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 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名;有10人次在中华医学会以及其他学术机构中任职: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顾问、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和浙江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为《儿科学》八年制教材的副主编单位;拥有《中华儿科杂志》副总编辑1名、《World J Pediatr》、《BMC Pediatrics》副主编1名,《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唯一中国编委;另有10余人次担任《中华儿科杂志》等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期刊的副主编和编委工作。本学科以新生儿重症监护的临床研究及提高危重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综合救治技术和PPHN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早产儿BPD及围产期脑损伤等基础研究;近5年共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项等;近5年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
本专业也是培养国内新生儿专科临床医生的重要基地;担研究生、本科生、进修生等教学任务,每年在读研究生近10名;同时也是我国新生儿围产期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长期与国际著名儿童医院开展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与美国Children’s National Medical Center、美国罗马琳达大学附属儿童医院、Stanford大学等长期合作;2013年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协办召开“新生儿黄疸国际论坛”,2014-2019年间杜立中教授每年应邀参加美国儿科年会,并做大会主旨演讲;成功主办“2015年新生儿重症医学国际研讨会”等,促进了我国新生儿学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除了每年接收国内70余名专科进修人员,2014年5月本中心成为美国罗马琳达儿童医院的海外培训基地,每年接收1-2名该院主治医生来我科完成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此外已连续20年承担国家继续教育项目,接受了1000余名全国及省内NICU专业人员来进修学习,促进了疑难危重新生儿及严重出生缺陷新生儿综合救治合理模式的全国推广。